第三章
儒家伦理观念的思想演进与现代转型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现代学术视野下推进传统儒学研究,既需要整体研究其思想体系和核心精神,也可以侧重分析伦理道德、政治理念、思维方式、修养功夫等不同面向(当然他们之间也有着密切联系和交集之处)。回顾前辈学者的研究,对思想派别、思想家的思想体系和发展流变的研究成果颇丰,对仁、义、礼、智、信、孝、忠等核心观念的研究也大量涌现。但相对于丰富的儒学思想体系而言,依然有众多的观念可待发掘。
陈来先生在《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一书中,把中国古代德性论区分为四种类型,即性情之德、道德之德、伦理之德、理智之德。伦理之德是与人际的直接伦理关系的规范相联系的德目,而道德之德则是相对来说比较个人的道德品行。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本书则暂且仍将道德之德与伦理之德归入一类,因为虽然从理想类型的角度而言,道德之德与伦理之德的区别有其合理性,但如本章所研究的“让”观念那样,个人品行与人际规范之间的边界有时不容易划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构成了儒学最为核心的内容。限于个人能力,本书拟将儒家道德系统划分为伦理道德观念与道德修养功夫两个层面,前者又区分为伦理道德之德和理智之德两个方面,就其中的若干观念展开研究。
本章就伦理道德之德而言,选取“让”观念为例,探究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丰富内涵、思想流变与现代转型。虽然以“让”观念难以涵盖儒家伦理道德之全貌,但其有助于揭示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思想渊源、观念建构、政治影响、发展流变和现代转型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