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个人成长,需要“飞轮”
如同第3章案例中青春所遇到的问题,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些人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会发觉自己成长慢了,甚至开始走下坡路了;而有些人却在不停地奔跑,不断地成长。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一些人成长缓慢,甚至退步,是什么让一些人有强大的动力而不断成长,又是什么使一些人成长得特别快?本章将探究这些问题。
4.1 为什么成长会慢了
4.1.1 成长动机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告诉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发的。
动机是对所有引起、指向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的统称。
动机激发行为。如果一个人想要成长,就必定会去努力;但如果没有成长的动机,也就不会有努力的行为发生。当然,要激发人的动机,有时还得靠环境。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被称为社会心理学之父,他认为,“需求,才是行为的动力”“心理动力来自于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此,勒温和他的学生还做了一系列实验,来证明“人与环境互动”的作用。比如,他的一个学生蔡加尼克(Zeigarnik)就证明了,未完成的任务会让人产生完成它的动机和欲望;另一个学生奥芙散金娜所做的实验——“受阻活动的重作趋势”表明,只要需求未得到满足,一种与目标相连的力便存在,并继续引导朝向目标的活动。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学界诞生了许多动机理论,如亚伯拉罕·H.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的X理论和Y理论,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爱德华·L.德西(Edward L. Deci)和理查德·M.瑞安(Richard M. Ryan)等人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论,以及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Vroom)提出的期望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对怎样激发人的动机提出了见解,它们各有其独到之处,但也有不足。不过,整体来看,这些理论对引发个人行为、达成个人目标或绩效会起到积极作用。
4.1.2 成长动力
动力是指使机械做功的各种作用力,如水力、风力、电力、热力以及原子能等。动力也指推动工作、事业等前进和发展的力量。
在心理学中,动力含有力、能量和活动等意义,包括所有决定有机体行为的内在或潜在因素。
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物体的加速度跟力的大小、物体的质量和阻力有关。也就是说,同样质量的物体,在同样的摩擦力系数下,作用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一个人的发展也一样,发展速度慢了,要么是动力(作用力)不足,要么是阻力大了!青春感觉迷茫,感觉成长慢了,实际上就是发展的动力不足了。
4.2 个人成长飞轮模型
近些年来,亚马逊特别受关注,不仅因为其业绩突出,还因为其公司使命。亚马逊的公司使命是“成为全世界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公司”,这样的使命让人由衷地敬佩。亚马逊的飞轮模式更是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
有一年,我去亚马逊参访,亲身感受了亚马逊的“每天都是第一天”的氛围、活力和创新做法。另外,我的突出感受是,亚马逊找到了增长的“秘方”,它虽然成立才20多年,但是已经拥有50多万名员工,已经越过了一个又一个“山峰”,业绩屡创新高。
受亚马逊飞轮模式的启发,我一直在探索:作为个人应该怎样打造自己的“成长飞轮”,让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越跑越快、持续领先?
这几年,我还特别留意那些迅速崛起的明星企业,它们为什么可以这么快成长起来?
从所有迅速成长起来的明星企业的特点来看,除了天赋外,它们都特别“拼”,还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有自己的“飞轮”。
拼多多就是一个例子。它成立才不过几年,截至2020年底,年活跃用户数达7.88亿,市值过万亿元。
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成功一定有方法,而快速成长也一定有自己的“飞轮”。为此,我也摸索出了一个个人成长的飞轮模型,支撑这个“飞轮”快速前行的动力主要有学习、实践、创造和运用四个方面,如图4-1所示。

图4-1 个人成长的飞轮模型
第一,快速学习。
当下,新知识、新事物快速涌现,不但不学习不行,学习速度慢了也不行。
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要形成自己的见解、思想。而要形成自己的见解、思想,需要不断总结、反思、提炼。当然,见解、思想需要有价值,而有没有价值则需要实践检验。
第二,快速实践。
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有没有用、能不能创造价值的有效途径。学习了,不实践、不运用,等于没学;同样,不实践、不运用,也就不知道学了有没有价值。
当然,要让学习的成果产生价值,还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最终要形成自己的方法论,这样才能创造价值。
第三,发明创造。
发明、创造是学习、实践的成果。发明、创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个痛点、某个难题,是为了提升效率和效益,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发明、创造也是自己价值最有力的证明。
发明、创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学习、实践、总结、反思,并且在形成自己的方法论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成。
当然,发明、创造还是要回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通过检验才能证明发明、创造的价值。
第四,商业运用。
商业运用是发明、创造的试金石。我这里所说的“商业”是指“社会效应”,它是可被认定、计算的价值。某些发明、创造在某个阶段不能运用到商业上,而是先运用在了科学研究上,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商业价值上。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如果形成了自己的发明、创造,并且有人“买单”,这是个人价值最简单、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明。所以,我把商业运用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重要方面。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一个人能不能快速成长,不仅涉及个人,还涉及社会;不仅涉及个人幸福,还涉及国家未来。愿我们每个愿意成长的人,都能有成长飞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