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坟
遵 彼 汝 坟 [1] , 伐 其 条 枚 。 未 见 君 子 , 惄 [2] 如 调 饥 。
遵 彼 汝 坟 , 伐 其 条 肄 [3] 。 既 见 君 子 , 不 我 遐 弃 。
鲂 鱼 赪 [4] 尾 , 王 室 如 燬 [5] 。 虽 则 如 燬 , 父 母 孔 迩 [6] 。
注释
[1]汝坟:汝,指汝河;坟,堤岸。[2]惄:饥饿,一说忧愁。[3]条肄:砍掉后又生长的新枝条。[4]赪:红色。[5]燬:像火一样酷热。[6]迩:迫近饥寒。
译诗
沿着汝河岸前行,砍伐枯枝生起篝火。
久久看不到你,我的夫君,相思之痛,犹如未食早餐般饥饿。
沿着汝河岸前行,砍一支新发的枝条执于手中。
终于看到了你,我的夫君,愿从此永不分离、永不相弃。
鲂鱼摇摆着痛苦的红尾巴,官家摊派给你的劳役急如火。
劳役固然紧急,年迈穷困的父母谁来照顾?
延伸
这首诗讲的是在外服役的丈夫归来,妻子在一条河边迎接他。河流在古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或村庄大多沿河而建,先民也留下了沿河而居的传统。丈夫服役归来,汝河是必经之路,因此妻子便在河边等候。其时可能是早春,天气寒冷,妻子从林中砍伐了一些枯枝燃起了一堆篝火,一边通过火焰取暖,一边等候丈夫。这是一位充满情趣的妻子,也可能是古人的一个传统,即迎接归来的家人要手持一根新发芽的树枝,就像现代人在机场或车站迎候亲人手捧鲜花一样。丈夫终于归来了,在火堆旁边看到了面有倦容的妻子,她手中的一抹新绿,点亮了他的眼睛;而燃烧的火堆,则温暖了他风尘仆仆的身体。妻子向他倾诉各种离别的痛苦,期望丈夫以后能与父母亲人团聚在一起。整首诗非常贴切,流畅而不凝滞,高度洗练。
台湾诗人洛夫在一首诗中说:“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这不是矫情的甜言蜜语,而是在历尽苦难之后酿出的诗句。《汝坟》,是一首历经长久的别离之后,于苦难中诞生的诗。

明·仇英《浔阳送别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