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之趾
麟 [1] 之趾,振 振 [2] 公子, 于 [3] 嗟麟兮。
麟之定 [4] ,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注释
[1]麟:麒麟,传说中的神兽。它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动物,因而把它比作公子、公姓、公族的所谓仁厚、诚实。[2]振振:诚实仁厚的样子。[3]于:通“吁”,叹词。[4]定:指额头。
译诗
麒麟蹄如玉,公子行有矩,德言有佳趣。
麒麟额如炬,公孙行有序,德行有所据。
麒麟角如律,公族丰且裕,德行合其居。
延伸
这是一首赞美贵族家庭青年男子的诗歌。后世民间以“喜获麟儿”作为新生男孩的祝福语,最早的典故即出于此。古人认为麒麟是一种瑞兽,它有狮子的头,鹿的角,老虎的眼睛,鹿的身姿,鱼的鳞,牛的尾巴,全身的每一个部位代表着一种美德。它性情温驯,主太平和长寿,凡出没,必定为祥瑞,因此在赞颂公侯之家的男子时,往往以麒麟为喻。
日本内阁文库藏《孔子家语印正》中有一幅图,说孔子出生之前,有麒麟出现在庭院里,口吐玉书,玉书上有文字曰:“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孔子的母亲非常喜悦,拿了一根丝带系在麒麟的角上。这显然是传说,但传说在民俗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它反映了先辈的认识观。这首诗里提到了麒麟的趾、额、角等部位,实际上对应每一种德行,这是古人特有的表达方式。

清·焦秉贞《历代贤后图》

明·凌必正《碧桃春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