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纺花织布
申纪兰说:“我父亲走得早,从小家里没有劳力,我在家里啥都干。”挑水挑肥,下地务农,样样能干。
申纪兰的娘家在平顺县青羊镇山南底村。1943年,平顺遭受百年不遇的蝗灾,山南底村临时互助组组织人到县里灭蝗,只有14岁的申纪兰参加了这次灭蝗行动。母亲不让她去,说她太小,但她还是跟着村里人去了。“灭蝗太受罪了,一天走几十里山路,吃住都没有地方。一到天黑,人累得眼睛也睁不开了。几个妇女跟不上集体,只好回去。她们让我也回去,可我从小吃惯了苦,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也因此,纪兰为家里挣了工分,分得了些粮食。
以前,大家说她在山南底时,性格开朗,能爬山上树、掏鸟弄石,却不精女红。显然,这是把事说简单了。
“后来因为这个,大家见我很能吃苦,村里成立妇救会时,妇救会主任龙月秀就叫我参加。妇救会经常晚上开会,我每次开会都去。我年纪最小,可是我很愿意参加妇救会,觉得那些宣传婚姻自由、妇女解放的道理很有意思。”
1940年初,平顺县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夏末初秋,晋冀鲁豫边区太行行署成立,平顺县分属太行第四专区。1943年7月,国民党平顺县县长率残部投靠日伪上党道平公署,国民党平顺县政府垮台。平顺县的抗日战争,主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山南底村成立纺花组时,申纪兰第一个积极主动报了名。对于平素不拿针线的小纪兰来说,纺花是个细致活,她说:“我从小只会到地里做活儿,不会缝补衣服,纺花对我就是个难事。”开始的时候,她有点摸不着门道,看见别人纺得又快又好,她就每天夜里加班练。“后来,我纺花也能做到又快又好了。”不久,她便成了山南底村的第一名,还成了县里的支前模范,得了一支锭。
“当时真高兴。平生第一次获奖是在三八妇女节,我站在大会主席台上,还戴上了大红花。”
这次去县里参加三八妇女节大会,对申纪兰还有一个特殊意义,她见到了李顺达的母亲郭玉芝。郭玉芝也是纺织支前模范,同在这次大会上得了奖。申纪兰说:“她后来对我的帮助很大。”
接下来是织布。申纪兰确切地记得,打上党战役时,县上要赶着做被服,通知各村派人到县里纺织指导所学习。山南底村妇救会不光派了她,还因她勤快、表现好,让她当了村纺织组的班长。
可是,申纪兰不会织布,她说自己刚学会纺花,对于织布,是连浆线、经线、络线这些都不知道是什么。“急得我抽空就上机学。开始总断线,断了,我又接不上,急得直哭,可哭也不顶事。”因此,她除了一心一意跟师傅学,还勤加练习,不但织好了布,织的布还成了学习所里的样品。
回到村上,她这个纺织组班长,已经能很好地指导别人了。
妇救会在后方支前,十分忙。申纪兰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又上交了六双军脚。她说,这也丝毫不能误。
申纪兰小小年纪就成了山南底村妇救会主任龙月秀倚重的对象。“村上又选我到工厂学纺羊毛,学好了,领羊毛回家纺。纺羊毛比纺布更难,羊毛捏紧了,抽不出来;捏松了,很容易起疙瘩。后来,工厂又教村里的妇女们缝洋衣裳的袖口和背心。也是每天领回家里缝,缝好了再交上去,然后再领再交。到后来领的人多了,去晚了就领不上,我就每天早早送过去,再领回来。”
申纪兰有这些经历,她和张海良成婚时,找到县民政科提要求,大家也就理解了。
只是,她和新婚丈夫一别便是七载,当张海良从朝鲜战场上回来时,她已经是大名鼎鼎的全国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