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奈去世了
马斯奈是真正最受听众喜爱的当代音乐家。而且正是这种听众对马斯奈的喜爱,为他创造了他一直在乐坛上占据的特殊地位。
他这种取悦听众的能力纯粹是一种天赋,但同行们对此并不宽容。老实说,这种天赋,特别是在艺术上,并不是非有不可的。我们可以举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例子来肯定这一点,他就从来没有像马斯奈那样取悦听众。有人听说过时装帽子店的年轻老板娘哼唱《马太受难曲》吗?我不相信有人听说过。可是大家都知道,她们一早醒来口里就哼唱《曼侬》或《维特》的调门儿。大家可不要弄错哟,这可不止是一个写纯音乐的大作曲家暗暗羡慕的光荣哪。他们这些人可聊以自慰的,不过是圈内人有点儿勉强的尊重而已。
马斯奈先生在他从事的音乐中获得了圆满的成功。因此有人(嗓门儿低低地)说他是保尔·戴尔麦的门生,以为这样就算出了口气。这不过是个趣味极为低级的玩笑而已。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多人都模仿过马斯奈……
努力打倒自己模仿的人,是某些艺术家智慧的首要原则,他们称这些应受谴责的勾当是“为艺术而斗争”。这种司空见惯的说法,意义有些暧昧不明,而且有把艺术等同于某种运动之嫌。
在艺术上,人们经常斗争的对象应当是自己才对。而且在跟自己的斗争中取得的胜利,也许才是最漂亮的胜利。奇怪得令人好笑的是,人们在跟自己斗争的同时,害怕战胜自己;并且宁愿安安稳稳地做一名听众,或者跟着朋友们的意见跑,反正是一回事。
对马斯奈惊人的多产——他有时好像到了不能选择的程度,现在还不是表示遗憾的时候。再说,难道我们有权利要求一个人不是他原来存在过的样子,而完全成为另外一个人吗?
在拿破仑时代,所有的法国母亲都希望她们的儿子将来继承拿破仑的事业……许多这类的梦想都被战争的游戏打破了。再说,有些命运是独一无二的。就种类而论,马斯奈的命运就是这种命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