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潘多拉盒子”究竟是怎么被打开的
——作为历史和逻辑起点的《资本论·资本原始积累章》
《资本论》第二十四章近似附录,跟全书其他章节不在一个层次,逻辑上显得格外突兀。 如果说《资本论》描述的是资本主义现状,看到的是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透过这种现象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那么,第二十四章——《资本原始积累章》与众不同,讲的是资本主义的过去,也就是资本主义前史,或称前资本主义史,考察资本主义是怎么得来的。显然,《资本论》有着三个不同面向,既反映资本主义的过去,也反映当下资本主义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资本原始积累章》跟《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因其内容广泛性又被人称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1] )有着紧密联系,谈资本原始积累必然会提及《大纲》,而《资本论》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论述则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些经典论述就是萃取了《大纲》的精华。正因为有着如此深厚的积累,《资本论》第二十四章对于资本原始积累的概括和描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相当于皇冠上的明珠。
《资本原始积累章》之所以显得特别重要,是因为它所反映的历史恰好是近代史的开端,它是在考证资本主义的来处。资本主义所有特征在它的胚胎期都已经孕育好了,剩下的只是何时展开、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就像古希腊传说中的“潘多拉盒子”,里面关着天神和魔鬼共同创造的精灵,这是世上最危险的礼物,受欲望和好奇心驱使的潘多拉把它打开了,从此人心大乱。“潘多拉盒子”也就成了飞来横祸的代名词,而且灾难往往是由人心不足造成的。古代社会人神不分,神话也像真的发生过似的,深不可测。西欧近代史就是“潘多拉盒子”打开的过程。被牢牢禁锢在中世纪铁皮盒子里的资本原始积累,在最后阶段释放出来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离开资本原始积累这个大背景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很多历史症结难以解开,出现理论研究的黑洞现象。只有以资本原始积累为背景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眼前才会豁然开朗。如马克思最早所针对的林木盗伐问题关注的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现象。青年马克思扬帆起航的思想起点是资本原始积累,它是苦于资本主义不发达,而不是苦于资本主义发达,这一点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症结也是在这里。马克思本人以资本原始积累研究为起点,也以资本原始积累研究为归宿,首尾相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995年中文版)收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作品,主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德国现代化的受制条件;马克思晚年所关注的俄国局势,仍在探讨怎么摆脱资本原始积累,跨越“卡夫丁峡谷”,足见这个问题的复杂和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