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抗战人口损失调查的展开
中国抗战人口损失情形、数量及类型结构诸问题,是中国抗战损失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同时更是本书所要探讨与研究的核心内容。在抗日战争期间,对中国人口损失的调查统计工作,即被作为整个中国抗战损失调查工作的一个方面,与财产损失等调查工作同时进行。中国抗战损失调查工作,从领导和组织者而言,主要是在国民政府与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的分别主持下进行;从参与调查研究的人员、机构而言,则有在战时成立的专门调查机构、国民政府中央统计机关、地方省市县乡镇各级地方政权组织、军事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人民团体、个人及一些外国在华人士;就调查所及范围而言,举凡抗战时期沦陷区、战区、大后方以及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内因日军军事进攻、武装窜扰、飞机轰炸等行为造成的财产损失、设施毁损、人员伤亡、资源破坏,皆被网罗其中。因本书主要是以抗战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情形及其结构组成为主要研究对象,所以在后续的讨论与分析时,我们将会把重心放在有关人口损失调查方面。日本侵华给中国造成的物质财富损失,与抗战大局、国家建设、战时人民生活及人口质量等方面的关系极为密切,当然也是无法完全回避的。但就本书而言,我们将着重围绕抗战人口损失及其结构为中心展开研讨,以期重点突出,目标明晰。另外,由于我们认为抗战时期不论是军人还是普通民众因战争因素造成的伤残,首先直接表现为中国人口质量的损失,同时也必将导致中国人口数量的减损,它不仅是中国抗战人口损失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研究中国抗战人口损失不可绕开的问题。因此,本书下文在讨论战时、战后中国抗战人口损失调查统计以及中国抗战人口损失估计时,都将受伤人口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加以关注与讨论,行文中也将会出现“中国抗战人口伤亡”这一概念,在不同的讨论视角与研究目的下,与“中国抗战人口损失”这个概念一起,或分别使用,或互相联系着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