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特征
仙人掌和雪花的这些差异意味着他们很有可能惹恼对方。你,为什么这么冷漠?而你,又为什么如此多愁善感?我们前面提到,仙人掌重思考,而雪花随心情。那么,其他的特征呢?
我列了下面这个表格,满足你的好奇:

前情回顾: 测试分数越高(强偏好人格),说明你和这一系列典型特征越相符。弱偏好人格代表你只符合表里的其中几个特征。
下面进一步区分两种基本人格:
仙人掌是 逻辑型 ,雪花是 感觉型 。
我在几部权威词典里把每个关键词的定义做了对照(牛津词典和韦氏词典是我最常用的,虽然讲这些显得我有点儿啰唆)。每个关键的性格特征可以用两个词定义:
逻辑型: 理性、合理
感觉型: 感知、体贴
雪花完全是感觉型,而仙人掌是典型的逻辑型。这意味着什么?
进一步探究,下一步我们将踏入“反义词”的领地。真实、危险又迷人。现在,我们玩个游戏吧。

突击测验
猜猜反义词
千万不要提前看答案,那样就没意思了。
跟着感觉走,在“反义词”一栏里填上你心目中的最佳答案。

打住!先自己写,再往下看。
调查显示……
“逻辑的”的反义词是……混乱的,前后矛盾的,语无伦次的。
与“感性的”相对的呢?肤浅的,淡漠的。

换句话说,词语很会误导人——这可不是小事。
标签化如何影响行为评价
将仙人掌看成“逻辑至上”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逻辑的”的反义词“混乱的”等同于“自相矛盾”。按照这个逻辑,与仙人掌相反性格的雪花就会被评价为“混乱的”“自相矛盾的”,这是一种负面的评价,仿佛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规划和掌控。
同样,将雪花看成“感性至上”,意味着雪花在生活中总是关爱的、体贴的。那雪花的反面仙人掌呢?咦!是“淡漠的”。这种看淡人生的态度,最令雪花不齿。
其实,之所以产生标签化的刻板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好好理解他人的行为。
现在,让我们进入本书的第一个工具间。每个工具间里你都能找到实用的小工具,为你量身定做。

工具间
打破刻板印象
下面是一个系统应对刻板印象的模型。刻板印象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会分析最普遍的几种刻板印象,仔细查询线索,尽量找出它们的根源,评估其合理性。
刻板印象A:雪花都很软弱。
有什么证据?
雪花经常哭。连商业烂片也能赚到他们的眼泪。
根源是什么?
雪花高度敏感。遇到事情会深入地反思,容易情绪化。
真的吗?雪花总是过度敏感?
这个提问本身就有问题。“过度敏感”是一个负面的主观判断,事实上“共情”有很高的价值。
刻板印象B:仙人掌都很讨厌。
证据是什么?
他们有时候就像倔脾气的老头儿。
根源是什么?
仙人掌性子很直,不绕弯子。有时候,这样的性格会得罪人。
真的吗?仙人掌总是麻木倔强?
语言简练不代表冷血。仙人掌直来直去,在与他人的对话中,一些微妙的深意可能被他们忽视。但是,心直口快也有很高的价值。
刻板印象C:雪花看不到问题的本质。
证据是什么?
他们对逻辑分析不感兴趣。
根源是什么?
他们感性至上。
真的吗?雪花思辨能力匮乏?
远非如此。其实雪花时刻都在思考周围发生的事件。有雪花自己说:“每件事我都要想得明明白白。”他们会反复地思考一件事情,尤其关注自身的感受。
还是别太认真啦,放松点。
刻板印象D:仙人掌不重视价值引导
有什么证据?
他们几乎从来不提自己的价值观。
根源是什么?
仙人掌并不喜欢把个人的价值观拿到台面上讨论,而是将其作为背后的推动力。
真的吗?仙人掌对价值观不感兴趣?
大错特错。强有力的价值观引导对雪花和仙人掌两者都起根本性的作用。只不过,他们眼里的“价值”是不同的。
拯救世界
在你心目中,雪花和仙人掌谁最有可能拯救世界?
雪花正招摇地高举双手,喊着:“是我!是我!看过来!”
别着急,稍稍等会儿。首先,“拯救世界”属于典型的“雪花”口号,在雪花的心中常常被放在首位。而仙人掌呢,他们考虑实际的具体问题。比如,这个长2英寸、宽4英寸的木材能塞进我车的后备厢吗?(说实话,说的就是我那辆破破烂烂的轻型货车。终于找到机会把它写进书里了。)
实际一点。虽然我是个百分百的雪花,但凭良心,我可不敢说我们雪花就能垄断“拯救世界”这行。原因有很多,下面就有两个。
原因一
问题出在这儿。雪花太多愁善感了,很容易沉浸在负面、忧伤的情绪中,这样很难实现目标。
雪花非常体贴,也因此觉得自豪。可这种好意在现实世界的冰冷和残酷面前是那么不堪一击。随便一句批评、冒犯对雪花来说都可能是一记重拳,很久才能缓过来。
原因二
情绪对仙人掌来说完全不是事儿。很多科学家、工程师、机械师、建筑商和律师都是仙人掌。但我坚决反对说他们冷血,这话毫无依据。我有很多好朋友就是仙人掌。
他们只是不那么在乎“感受”,更偏向理性。仙人掌都很务实、讲求实际。他们通常脚踏实地,因而大有作为。

新手上路
养老院里的雪花学员
艾拉娜是一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她打算去做志愿服务,希望平衡好自己的生活,也能为社会做些好事。她申请去当地的养老院做专业护工,想弥补自己当初没能多陪陪祖父母的遗憾。艾拉娜是一个典型的雪花。还没去养老院之前,她已经开始设想自己和老人们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场景。
等到了养老院,她看到到处都是坐着轮椅的老人,大部分都是孤零零一个人。艾拉娜觉得自己完全浸入了这种灰色的情绪,喘不过气来。在她眼里,这些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这家养老院名声在外,可艾拉娜感受到的却只有黑暗和绝望。她转身离开了养老院。
她回到洒满阳光的街道上,一边踱步一边思考。不到半个小时,她理清了思路,认识到是情绪影响了理智。她也意识到,情绪让自己在工作上掉链子了,自己怎么能因为个人情绪而放弃服务社会呢?
艾拉娜大步走回了养老院。一进屋,她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发现其实一切都井井有条。之前的自己没有考虑他人真实的感受,只是活在了主观臆断之中。
接下来三年,艾拉娜一直在这所养老院做义工,感到开心而满足。这份工作一开始给她带来很大压力,后来却变成了每周平静心情的固定活动。她慢慢体验到,跳出自己视角的局限,原来大有裨益。
洞察自己的性格,能帮我们理解自己遇事为什么会做出某种情绪和认知上的反应,同时意识到自己的主观局限性。在艾拉娜的故事里,我们发现,尝试新的思路转变了她最初的犹豫,让她做出了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