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景定建康志》地名资料整理
《景定建康志》乃南宋地方名志,马光祖修,周应合纂。志书共五十卷,仿正史的纪、志、表、传体例编纂,除图表外,有十志十传。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建行宫于金陵,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乾道、庆元年间,一再纂修地方志书,至景定二年(1261年),周应合又应知建康府马光祖之请而纂《景定建康志》(以下简称《景定志》)。
《景定志》在方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成书之际,正值我国方志趋于定型阶段,其时名志屡出,而志书每因其编纂体例、著述宗旨、编纂方法的优越与进步,为历代学者所推崇。也有研究指出,《景定志》“内容深博,涉及广泛,天文地理、风俗民情、人物史事、文化教育等等,几乎无所不包,既多地方实情,又有全国通典”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方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景定志》也有着较大的地名学成就。《景定志》载有丰富的地名信息,举凡山、水、桥、路、坊、里等诸多地名皆有所记,或以地名统事,或释地名渊源,负载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蕴涵着较为翔实的地方史料,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胡阿祥先生在《拓宽和加深中国地名学史的研究》一文中指出,“方志是地名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地名典籍是地名学史研究的第一步”
,对志书所载地名进行研究,是全面整理研究《景定志》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文献整理校勘的基础上,进一步统计与分析《景定志》所载地名,对于深化认识志书的地名观念、地名渊源解释规律,分析志书的地名学成就和文献学价值,乃至发掘《景定志》之于南京地名、南京地名学史发展的价值,具有切实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