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六朝事迹编类》研究概况
一、新中国成立前研究成果举例
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书成于南宋初年,其后有艺文志、目录书存目,然称得上对其有所研究者,则始为清代《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总目》指出,“其书为补《金陵图经》而作。首总叙,次形势,……次碑刻,凡十四门。引据颇为详核。而碑刻一门,尤有资于考据。惟书以六朝为名,而古迹之中,自南唐以逮于北宋,如丁谓、王安石所建,亦具载之,殊失断限。又总叙门内六朝保守一篇,历数自吴以来南朝不可北伐,北伐必败,即幸胜亦不能守,盖亦南渡之初力主和议之说者。然核诸情事,其说亦不为无因。固与《江东十鉴》之虚张形势者,较为切实矣。”
《总目》之于《六朝事迹编类》的史料价值、时代断限、史实观点都有所评论,非同一般史料排比,是为其研究之最早者。
二、新中国成立后研究成果概述
新中国成立之后,《六朝事迹编类》先后出现了三个点校本,可以说是相关文献整理研究的代表性成就。王进珊校点本对于流传之诸家版本的异同进行了排比,间以考证是非,从版本学角度进行了研究。
张忱石所作点校,详于考证正误,又与该书之史料价值进行了新的诠释。《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曾云《六朝事迹编类》可资考据,然其史料价值并不独在此,该书所引文献种类较多,数为后世散佚,据之辑佚,可为渊薮之一。张忱石在《六朝事迹编类》的《点校说明》中,首以辑佚观点评论该书史料价值,自然将相关研究推进了一大步。
王能伟点校本纳入南京出版社之《南京稀见文献丛刊》
,于2007年出版,为学界相关研究进一步提供检索便利。
2009—2010年间,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六朝事迹编类〉校补》
、《〈六朝事迹编类〉与〈舆地志〉辑佚》
先后对《六朝事迹编类》的校注予以初步校议,对于志书的辑佚价值进行了进一步整理。《六朝事迹编类》征引文献较为广泛,除了文献典籍之外,主要还包括诗文、金石文献等,郭继红《〈六朝事迹编类〉文献价值探析》、《〈六朝事迹编类〉征引文献价值探究》通过对志书的征引文献进行了整理与研究,认为“《六朝事迹编类》在佚文辑佚和史料考据方面有很大的价值”
,“也体现出作者的一些文献学思想”
,一定程度上丰富并拓展了《六朝事迹编类》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