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婴幼儿营养及喂养
婴儿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良好的营养状态可保证婴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帮助其预防急慢性疾病,但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紊乱致营养不足,该时期提供母乳喂养与及时合理添加泥糊状食物极为重要。
幼儿期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迅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表现出探索性行为,平时也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进食欲望,进食技能发育状况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因此该时期既要防止热能摄入不足,也要防止摄入过多发生肥胖症,同时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应受到重视。
知识点
评价并指导婴幼儿营养及喂养应注意以下环节
1.掌握小儿营养的基本知识,熟悉儿童能量消耗特点。儿童总的能量消耗中基础代谢占50%,排泄消耗占10%,生长和运动消耗占32%~35%,食物的热力作用占7%~8%。婴儿能量平均需要量为95kcal/(kg·d),其能量需要与生长速度、活动量有关。
2.掌握儿童消化系统解剖发育知识。儿童的消化系统解剖发育特点包括吸吮吞咽机制、食管及肠道运动、消化酶的发育水平等,需了解,方可正确指导喂养方法、食物的量及比例等。
3.了解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变化特点。母乳喂养婴儿肠道形成以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的肠道菌群,配方奶喂养婴儿肠道形成相对复杂的肠道菌群。
4.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何时添加辅食以及如何顺利断奶。
5.评价儿童营养状况的“ABCD”法则。“A”人体测量(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B”实验室或生化检查(biochemical or laboratory tests),“C”临床指标(clinical indicators),“D”膳食分析(dietary assessment)。
临床病例
患儿,女,42天。常规体检,现体重4.8kg。既往无特殊病史,G 1 P 1 ,孕38周顺产,出生体重3.0kg,出生时一般情况好,无窒息,出生后纯母乳喂养至今。现母亲因特殊原因欲添加配方奶,行混合喂养,前来咨询婴幼儿喂养及营养相关问题。
初步病史采集后,因患儿母亲欲添加配方奶,为了给予患儿母亲全面客观的建议,临床需考虑以下相关问题。
【问题1】婴幼儿时期有哪些液体食物(乳类)可供选择?特点是什么?
思路:
婴幼儿期食物包含液体食物(乳类)、半固体食物、家庭普通(成人)食物,其中液体食物(乳类)是婴幼儿的重要食物,根据来源可分为母乳、配方奶、全牛奶以及其他特殊治疗性配方奶。
知识点
婴幼儿期各类食物的特点
1.母乳 母乳包含婴儿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素,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对婴儿健康的生长发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配方奶 当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或在婴儿逐渐断离母乳时应首选以全牛乳为基础进行改造的配方奶,应按年龄选用。
3.全牛奶 液体全牛奶、酸奶存在诸多缺点,如乳糖含量低,宏量营养素比例不当,肾脏负荷重,缺乏免疫因子等,不适合于婴儿。
4.治疗性配方 针对婴儿的某些疾病可选用特殊的治疗性配方。
【问题2】母乳喂养喂到多大年龄比较好?
思路:
一个健康、营养均衡的母亲的乳汁可提供足月儿正常生长至6个月所需要的全部营养需求,最好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在6个月左右加入其他食物满足婴儿生长发育需要的同时,建议对婴儿母乳喂养至12个月。生后第2年,母乳仍然是儿童能量和高质量营养素的重要来源,应鼓励母乳喂养至2岁。
【问题3】哪些情况不能进行母乳喂养?
思路:
母亲或者婴儿患有特殊疾病或者服用特殊药物时期不宜哺乳。
知识点
母乳喂养的禁忌证
1.半乳糖血症的婴儿。
2.患活动性结核病或人类T-细胞淋巴病毒Ⅰ或Ⅱ型阳性的母亲。
3.接受放射性同位素诊治或工作环境中存在放射性物质的母亲。
4.母亲接受抗代谢药物、化疗药物或某些特别的药物治疗期间。
5.吸毒或滥用药物的母亲。
6.乳房患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母亲。
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母亲。
8.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心功能Ⅲ~Ⅳ级者,严重的肾脏、肝脏疾病,患高血压、糖尿病伴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者,严重精神病、反复发作的癫痫,先天代谢性疾病的情况,哺乳有可能增加母亲的脏器负担,导致病情恶化,不宜哺乳。
9.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大三阳”)母亲的婴儿应得到免疫保护,母亲不宜哺乳。
【问题4】什么情况需要进行混合喂养?
思路:
母亲产后不泌乳;出生2周后,母乳仍然不够;婴儿每个月体重增长不到600g;尿少,尿液颜色深,每天<6次;婴儿在喂奶后不满足,经常哭闹,需要频繁喂奶;喂奶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母亲挤奶时挤不出奶,婴儿拒绝吃母乳;婴儿大便干、硬或发绿。出现上述情况时,可以在每次哺乳先吸空乳房(两侧)后,用配方奶补充母乳不足的部分。注意即使母亲的乳汁不够,也要让婴儿频繁吸吮,以促进乳汁分泌。
【问题5】如何科学实施喂养?
思路:
科学喂养包括开奶时间、如何促进乳汁分泌、母乳的储存等。
知识点
科学喂养的基本原则
1.尽早开奶 生后2周内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婴儿出生后第一次吸吮的时间是成功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宜尽早(<1小时)开始第一次吸吮。
2.促进乳汁分泌 采用 0~2月龄的小婴儿频繁吸吮乳头、按需哺乳、每次哺乳排空乳房等方法以及母亲情绪放松可促进母亲乳汁分泌。
3.奶量估计 母乳分泌的量不易获得,当婴儿体重增长满意、睡眠状况良好及尿量正常(>6/d)时可提示母乳量充足。婴儿配方奶摄入量可据婴儿的体重、能量需要(每日80~95kcal/kg)及奶制品规格等估计,4月龄婴儿每天的总奶量应该在600~800ml。>6月龄的婴儿母乳或配方奶仍是婴儿的重要营养来源(通常总奶量约为800ml/d)。
4.食物的制备与保存 儿童食物的制备与保存过程需保证食物、食具、水的清洁卫生,是减少婴幼儿感染的关键。
5.液体量 婴儿的胃容量很有限,6月龄内婴儿可从乳汁和其他食物中获取充足的液体量,应避免额外给婴儿过多的水。婴儿每天6~8次小便即提示液体的摄入基本足够。
【问题6】婴儿应该如何引入其他食物?
思路:
婴儿引入其他食物的WWW.H(Why,When,What,How)和进食安排(表1-3-1)。
知识点
婴儿引入食物的WWW.H
1.Why(为什么)辅食添加不仅满足婴幼儿的营养需求,而且促进婴幼儿生理、心理发育,同时0~24月龄是学习“吃”的关键期,辅食添加能逐步培养婴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锻炼小儿自我进食能力。
2.When(什么时候)开始添加辅食时间应根据纯母乳喂养的营养供给程度、胃肠道发育情况、大脑发育成熟程度、肾脏功能、食物的质量、准备断奶的有效卫生水平、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水平(近期及远期)评估等综合判断。大多数情况不能早于4月龄,多为4~6月龄,不迟于6~7月龄,强调个体化。
3.What(加什么)
(1)第一阶段半固体食物:为特别制作的婴儿产品或家庭自制的富含营养素的、泥状(茸状)食物,多为植物性食物,包括强化铁的米粉、水果泥、根茎类或瓜豆类的蔬菜泥。
(2)第二阶段固体食物:系指食物的品种接近成人食物,提供婴儿营养素需求;食物的硬度或大小亦宜增加,适应婴儿咀嚼、吞咽功能的发育,如碎末状、指状或条状软食,包括水果、蔬菜、鱼肉类、蛋类。
引入的顺序:婴儿4~6月龄发育成熟情况决定引入第一种其他食物,如强化铁的谷类食物等,第一阶段引入的其他食物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同时训练婴儿的咀嚼、吞咽技能及刺激味觉发育为主,强调食物的多样化;7~8月龄后引入婴儿第二阶段食物(固体食物),逐渐过渡到成人食物。
4.How(如何添加)引入原则:从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在婴幼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婴儿接受一种新食物需要有适应的过程,故每种宜尝试10~15次(5~7日)至婴儿逐渐接受后再尝试另一种新食物。婴儿的进食技能发育水平与幼儿的进食习惯培养及生长发育有关。如婴儿4~6月龄时学习从勺中取食;7~9月龄时训练用杯喝水;10~12月龄训练用手抓食,指状食物可帮助婴儿进食、增加进食兴趣,有利于眼手动作协调和培养独立进食能力。表1-3-1总结了婴幼儿进食安排。
表1-3-1 婴幼儿进食安排
【问题7】幼儿期应该如何选择食物?
思路:
幼儿期可选择的食物包括粮谷类及薯类食品、乳类食品、鱼、肉、禽、蛋及豆类食品、蔬菜、水果类食品和油、糖、盐等调味品及零食。
知识点
幼儿期食物选择基本原则
1.粮谷类及薯类食品 进入幼儿期后,粮谷类应逐渐成为幼儿的主食。这类食品添加时应以大米、面制品为主,同时加入适量的杂粮和薯类。
2.乳类食品 此类食物系优质蛋白质、能量、钙等重要来源。继续母乳喂养可至2岁,或每日500ml配方奶或牛奶。建议12~24个月幼儿逐渐过渡到低脂饮食(2%低脂),2岁后逐渐过渡到脱脂奶。
3.鱼、肉、禽、蛋及豆类食品 此类食物是优质蛋白质、长链n-3脂肪酸、大多数微量营养素主要来源。
4.蔬菜、水果类 此类食物不仅可提供营养素,而且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可促进幼儿食欲,防治便秘。
5.油、糖、盐等调味品及零食 此类食物提供必需脂肪酸、调节口感等,但过多对身体有害无益。饮料应是不含热量或者低热量的,不稀释的水果汁含糖量可能很高。幼儿最好的饮料是开水、奶类。
【问题8】幼儿期膳食安排需要注意些什么?
思路:
幼儿膳食需做到营养齐全、搭配合理、科学加工、规律进餐、饮食卫生和独立进食。
知识点
幼儿期膳食安排的基本要求
1.营养齐全、搭配合理 蛋白质25~30g/d,其中优质蛋白(动物性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应占总蛋白的1/3~1/2。能量推荐量1 100~1 200kcal/d,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产能之比为(12%~15%)∶(30%~35%)∶(50%~60%)。
2.合理加工与烹调 幼儿膳食质地较成人软,但不宜过碎煮烂,以清淡为宜,少用调味品。食物品种多样化,并经常更换烹调方法,增加食欲,也应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3.合理安排进餐 儿童应和其他人一起进餐且有规定的时间,比年长儿需要更多的餐次。1~2岁每天可进餐5~6次,2~3岁时可进餐4~5次,每餐间相隔3~3.5小时。一般可安排早、中、晚三餐,午点和晚点两次。餐间控制零食。频繁进食、夜间进食、过多饮水均会影响小儿的食欲。少食高脂、高糖食物、快餐食品、碳酸饮料。
4.营造幽静、舒适的进餐环境 安静、舒适、秩序良好的进餐环境,可使小儿专心进食。就餐时或就餐前不应责备或打骂幼儿,发怒时,消化液分泌减少降低食欲。进食时不玩玩具、看电视或追喂。
5.注意饮食卫生 从小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幼儿摄入引起窒息和伤害的食物。
6.鼓励自己进食 1~2岁幼儿应鼓励自己进食,2岁后的儿童应独立进食,并由自己决定进食量,不强迫进食。幼儿应在一定限度内从一组基本食物中选择他们吃的食物种类和数量,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儿童对味道的喜好。
【问题9】如何培养正确的喂养方式?
思路:
父母应采取顺应性喂养。
知识点
顺应性喂养
顺应性喂养为儿童-看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于控制及培养的一种喂养方式(表1-3-2)。顺应性喂养具体包括3个步骤:
1.婴幼儿通过动作、面部表情和语言发出信号。
2.父母识别并及时、有情感、保持一致性地积极回应婴幼儿发出的信号,并与婴幼儿的发育水平相适应。
3.婴幼儿逐渐感受和学习父母可能的信号回应,以此建立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
表1-3-2 父母顺应喂养过程的示例
【问题10】如何制定进食的基本规则?
抚养人负责制定一日三餐的进食基本规则,包括选择食物的类型、控制进餐时间、选择进食环境及培养儿童进食技能等。
知识点
儿童进餐规则
1.避免进食时用电视、电话、玩具等方式分散儿童注意力。
2.家长对儿童就餐情况保持中立态度。
3.进食规律、促进食欲、限制就餐时间 20~30min/餐,4~6餐(点心),餐间适量饮水。
4.提供与儿童年龄相符的食物种类及质地。
5.给小婴儿逐渐引入新食物(尝试8~15次)。
6.鼓励较大婴儿、幼儿自己进食,包括抓食。
7.允许与儿童年龄相符的狼藉。
(向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