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存在的意义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在上面的例子里,我其实可以增加一些简单的细节描述。例如我可以说:“想象一个人在弹吉他,这把吉他连接着扩音器,扩音器由一堆气球吊着,悬在6层楼高的地方……”这样就能讲清文字背景,不再需要图片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把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呢?
方便与具体
一切要归结为方便与具体。为了证明这一点,我在下面引用了一段描述某个著名文学形象的原文。读一读,看你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判断出是哪个人物,再翻到第38页看看图16。
他的四肢比例是匀称的,我为他选择的面貌也算漂亮。漂亮!伟大的上帝呀!他那黄色的皮肤几乎覆盖不住下面的肌肉和血管。他有一头飘动的、有光泽的黑发,一口贝壳般的白牙,但这种华丽只把他那湿漉漉的眼睛衬托得更加可怕。那眼睛和那浅褐色的眼眶、皱巴巴的皮肤和抿成直线的黑嘴唇差不多是同一个颜色。
方便:图像让我们能在短得惊人的时间内处理数量多得可怕的信息。你需要大约30秒才能读完文字描述,但只需要大约0.2秒就能认出图16的形象。

图16 这样就容易多了
“但是等一下,”你可能会说,“你只要简单地说一句‘弗兰肯斯坦的怪物’,我同样能迅速理解。”当然没错——这就引出了第二个概念。
具体: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已经演化出几十个变体。除了玛丽·雪莱(Mary Shelley)创作的原著和鲍里斯·卡洛夫(Boris Karloff)塑造的经典形象之外,还有彼得·伯耶尔(Peter Boyle)在《新科学怪人》( Young Frankenstein )中塑造的喜剧形象,有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在1994年版电影中的情感解构,以及罗里·金尼尔(Rory Kinnear)在电视剧《低俗怪谈》( Penny Dreadful )中苍白的哥特式形象。如果我只简单说一句“弗兰肯斯坦的怪物”,然后对这个角色进行冗长的口头讨论,很难保证每个人脑中的怪物形象是一致的。我们想象出的图像会改变我们解读和理解语言的方式,而使用图片可以确保每个人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产生相同的理解。
总而言之:口头叙述或视觉呈现单独使用都不错,但只有当听觉和视觉整合后,效果才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