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依赖
除了外部环境,似乎还有另一个嵌入新记忆的维度:我们的内部环境。
为了理解这个概念,请试想下面的场景:
现在是周五晚上,你来到一家酒吧参加社交活动。和所有人一样,你不喜欢随便和陌生人聊天。为了鼓起勇气,你灌下几杯鸡尾酒……这样你就好开口了。
总体来说,这次进展很顺利。晚上你爬上床,看了一遍拿到的一沓名片。有些人能给你带来工作机会,有些人能带来有望合作的项目,有些人则是可能的恋爱对象。你感到昏昏欲睡,但对未来的前景非常兴奋。
第二天早晨睁开眼时,你惊奇地发现已经不记得这些名片你分别是为什么拿的了。你能模糊地记住几个名字,但具体细节消失了。亚历克斯到底是可能的工作伙伴还是恋爱对象?杰罗姆是合作伙伴还是托你介绍工作的人?
真是一场灾难。
我希望你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为了唤醒记忆,想起这些名片到底是做什么的,你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行动?
答案是:喝一杯!你在收名片的时候处于醉酒状态,那么就可以用喝醉为线索指导自己重建相关记忆(图26)。事实上,这样的故事就曾出现在19世纪的一本生理学教科书中。在那个故事里,有个爱尔兰邮递员午餐时放纵自己喝了酒,于是在醉酒状态下,他不小心把一个昂贵的包裹送错了地方。第二天清醒时,他已经不记得把包裹丢在哪里了——但那天下午他又喝醉了,竟然直接走到了送错包裹的地方。人们发现,咖啡因、尼古丁、大麻、迷幻剂、兴奋剂和镇静剂都会造成类似问题。

图26 状态依赖记忆
除了药物以外,这种效果也与情绪有关。我们在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或厌恶时形成的记忆都会被注入与之相匹配的情绪。未来处于类似情绪状态下的时候,我们更容易唤起记忆。
这就是为什么军事训练中(包括在极大的压力下进行的演习),士兵们不太可能在周日慵懒地躺在泳池边喝着玛格丽特施展格斗技巧,而更可能在高压和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应用这些技能。因此,军事训练需要保证士兵处于这样的心理状态之下,毕竟未来他们极可能在同等状态下执行任务。
简言之,我们的感受成了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研究人员称之为“状态依赖学习”,这就是为什么有时我们不喝三杯拿铁就不能顺利进入工作状态,为什么有时无法长期从事一个项目,为什么在高压环境下我们会把最简单的任务搞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