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秘史
我们通常认为,阅读是一种基本上无声的活动。除了偶尔会听到低沉的咳嗽或令人尴尬的笑声之外,图书馆一般来说并不是喧闹的活动场所。
出于这个原因,当我告诉你无声阅读并不是历史上的习惯做法时,你可能会感到吃惊。事实上,直到7世纪末,大声朗读都是非常普遍的。古代的图书馆并不是一座安静、祥和的天堂,而是个吵闹的地方。就算是独自阅读的人,嘴里也会念念有词。无声阅读这件事在过去非常罕见,甚至值得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在他极有影响力的《忏悔录》( Confessions )中提及:“安布罗斯(Ambrose)读书时用眼睛扫过一行行文字,在心中寻找其中的意义,而嗓子和舌头都在休息。很多时候……我看到他默默地阅读着,几乎从不出声。我问自己,他为什么这样阅读?”
大声朗读是由古代文本的书写方式决定的更具体地说古代文本没有空格字与字之间没有标点符号也没有大写字母事实上如果你去你那里的图书馆或博物馆就能看到很多以这种风格写成的古希腊和拉丁语文献。
这种写作形式被称为“连写字”(scriptura continua)。它表明,阅读基本是一种口头活动。用来朗读的文本还需要空格、标点符号或大写字母吗?你如果想明白我的意思,只需回头去大声朗读上面的那段话。你会发现你不需要做任何努力,语言中的很多重要成分(如节奏、音调和说话者的意图)就会自然地在你的朗读中显现。
你如果觉得“阅读是一种口头活动”这个概念有些古怪或过时,只要环顾四周,就会发现这种做法一直延续至今,在现代文明中早已无处不在。在大学里,授课本质上就是一个人向一群听众大声朗读重要信息的过程(实际上,英语中的“讲座”一词,在法语中意为“阅读”)。在教堂礼拜中,总有人为聚集在一起的教众大声朗读。科学会议、政治演讲甚至公司里的每周例会都是围绕着个人在公众场合大声朗读这一古老做法组织起来的活动。
在7世纪与8世纪之交,爱尔兰修道士开始在词与词之间添加空格。随着这一趋势在欧洲的发展,无声阅读开始流行。所以要感谢这些古代教士,有了他们的努力,你才可以安心默读这本书剩下的部分,而不需要谁给你朗读出来——
真的是这样吗?
只需要花一点儿时间去思考,你就会意识到无声阅读的概念并不完全准确。如果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集中注意力,观察自己脑海中发生的事,首先你就会注意到自己听见了什么——更准确地说,你听到了这句话的语音形式。
在你的脑海深处,有个声音在你眼睛扫过每个字的时候会大声地把它读出来。在大部分情况下,那是你自己的声音,但也有例外:
“我就着蚕豆和上好的基安蒂葡萄酒,把他的肝吃了。”
“我没有和那个女人发生过性关系。”
“这是我的一小步,也是人类的一大步。”
你如果对这些句子很熟悉,在阅读时听到的可能是电影《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中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令人毛骨悚然的语气;是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否认绯闻时自信的拖长的声音;是美国宇航员兰斯·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踏上月球后通过接收器发出的刺刺啦啦的声音。事实证明,我们在阅读与某个特定的人有强烈关联的句子时,就会听到他或她的声音(图4)。(当然,只有在我们对这些句子的“朗读者”相当熟悉的时候,这种情况才会发生。我想,除了我母亲之外,此刻本书的读者中没有人会听到我的声音——嗨,妈妈!)

图4 如丝般柔滑的男中音在你脑海中响起
显然,无声阅读并不真的无声,但这对本章的主题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为理解我为什么迅速地介绍一遍阅读的历史,我们需要稍微转换一下话题,做一个看似无关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