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倍,影响减半
实验1
在这个实验中,你需要准备两个能发声的音源(我发现最简单的是一台电视和一台收音机)。
1.打开电视,找一档以说话为主体的节目。内容无关紧要,可以是新闻,可以是体育节目,也可以是天气预报,只要找个有人在说话的频道就行。
2.打开收音机,找一档以说话为主体的节目。同样,不要在意内容,只要找个有人在说话的电台就行。
3.你的目标是同时听懂电视和收音机中的内容。开始吧。
你会发现这是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且让你非常烦躁)。你可能听懂了电视里的话,但一定为此忽略了收音机里的话。也许你会注意到,自己的注意力在两个声音之间来回“切换”,就好像脑海里有个开关一样。
科学家们称之为“双听”(dichotic listening)实验。实验证明,我们虽然可以同时听多人说话,但只能听懂一个人说的话。关键来了:我们试着同时理解两边不同的话时(如上面实验所述),基本上是哪一边都听不懂的!这有些像同时看你最爱的电视剧的两集:尽管这两集剧毫无疑问是有关联的(同样的角色、音乐和有连续性的情节),但你不得不来回切换注意力。你这样做的时候,势必会错过关键信息。只要时间足够长,一切都会变得支离破碎,解释不通,让你摸不着头脑,深感困惑:那家伙是谁?她怎么突然生气了?等等,艾德·史塔克哪儿去了?
为了理解双听实验为什么是无法完成的,我们需要对大脑结构做一次介绍。
大脑中负责理解口头语言的区域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听皮质(auditory cortex)。它负责处理输入的声音的声学特征,如音调和音量。重要的一点是,大脑的两侧各有一个这样的区域(图5)。这就是为什么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同时听到电视和收音机的声音:大脑有足够的神经区域处理进入双耳的声音,这完全不是问题。但是,实验的目的当然不仅仅是听到两个声音,而是听懂两个声音。

图5 聆听时的两侧大脑
第二个区域是布罗卡区/韦尼克区(Broca/Wernicke network)。它负责处理和理解听到的话。重要的一点是,它位于大脑的一侧(大部分人是左侧)。也就是说,非语言声音的特征可以在大脑两侧处理,但语言最终必须被汇集到这个区域中来处理。你可能猜到了,这样做很快会导致听者遇到瓶颈。
这个瓶颈是由大脑中的第三个区域控制的。这个帮助我们理解口头语言的部分是左侧额下回(left inferior frontal gyrus)。人们在尝试同时理解两个人说话的时候,这个区域有效地阻止了其中一个声音,而让另一个声音通过“布罗卡/韦尼克瓶颈(图6)”。这就是你在实验中感受到的“开关”。从本质上说,当你的注意力在电视和收音机之间来回切换的时候,是左侧额下回在反复更换不同的信息流来屏蔽。

图6 布罗卡/韦尼克瓶颈
我经常把这个瓶颈想象成几十个匆忙的旅客在机场排成一队进行安检。不过这个比喻与实际情况的出入在于,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所有旅客都能顺利登机,但在布罗卡区/韦尼克区,没有立即通过瓶颈的信息会完全消失,不存在信息积压或候补名单。所有在左侧额下回被屏蔽的语音,无论从哪个层面上看,都会永远消失:你无法再次获取并处理这些信息。
现在,让我们把各部分内容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