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聚会礼仪
在体育活动人员参加的各类活动中,聚会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聚会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一定的目的,或是为了从事某种活动,而聚集会合在某一地方。在社交活动中举行的聚会,称为社交聚会。参与社交聚会时,必须遵守相应的聚会礼仪。
一、做客礼仪
运动员在外出比赛期间会到别人家做客拜访,做客也有做客的礼仪。做客拜访要选择适当的时间,一般可选在晚饭后或休息日的下午,避免在吃饭和休息时间登门造访。拜访前应告知对方自己的拜访计划,以便对方作合理安排。拜访约定后,就不能轻易失约或迟到,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前去,一定要提前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
拜访出发前,要适当地修整外表,做到仪表整洁、着装大方,以示对主人的尊重。到主人家门前时,应先轻轻敲门或按门铃,当有人应声允许进入或出来迎接时方可进入主人家门内。即使门开着,也要敲门或以其他方式告知主人有客来访,切不可擅自闯入。敲门不宜太重或太急,一般轻敲两三下即可,按门铃时间也不要太长。
进门后,应将随身带来的外套、雨具等物品放在主人指定的地方,在主人的安排下换上拖鞋,进入客厅。面对室内的人,无论认识与否,都应主动打招呼,包括老人、孩子和其他客人。待主人安排座位后方可就座。
在别人家里做客,要有恰当的举止和应有的礼貌。当主人端上茶时,要起身道谢,双手迎接;对于送上来的水果或点心,要在主人劝吃后再食用,果皮、果核不能乱扔乱放。对于自己不喜欢吃的水果或食品,要委婉地谢绝。运动员是不能吸烟的,如遇到主人敬烟,应有礼貌地谢绝。宾主谈话一般在客厅里进行,没有主人的邀请,不要闯进其他房间去参观,也不要随便翻弄主人家的东西。和主人交谈时,要有礼有节,有要事应尽快表明来意,不要漫无目的,浪费时间。
做客时间一般不宜太长,当事情谈完后,要及时起身告辞。离开时,如果主人出门相送,应请主人留步并道谢。
另外,运动员外出做客时,应向领导请假,不能擅自离开集体,要按时归队,及时向领导销假。
二、宴会礼仪
运动员在参加国际比赛时经常会被邀请参加一些正式的宴会或招待会。宴会是国际国内社会交往中一种通行的层次较高的礼仪形式。宴会的场面一般比较庞大、隆重,能使人得到一种礼遇上的满足。宴会通常是正餐宴请,在人员座次安排、餐具陈设、酒水和菜肴道数、服务员的装束以及整个餐厅的布置上都非常讲究。
接到宴会的邀请后,首先要尽快告诉邀请者自己是否赴宴。如能赴宴则最好问清详细地址和时间等细则,并应询问邀请的目的、届时出席的宾客情况、着装要求等,以便事先准备完善,不犯唐突的错误。一旦接受了邀请,就不要随意变动,如确有意外,不能前去的,要提前解释,并深致歉意。不能应邀的,要婉言谢绝。
赴宴前应保持身体清洁,最好沐浴后换上干净合体的衣服。赴宴时不要带未受邀请的友人和子女及配偶出席宴会。
赴宴时,最好能按时到达。迟到是非常失礼的,但到得太早也是不合礼的。一般来说,比规定时间早到或迟到5~10分钟都不算失礼。到达宴会地点后,应先到主人迎宾处,主人迎来握手时,要及时向前响应,并问好、致意。入席时,一般有服务人员引导,在摆有自己座位卡的座椅上入座,不要坐错了位置。
在宴会上,要等主人示意可以用餐时才可以用餐。边吃边谈是宴会的重要形式,只顾低头吃是不礼貌的,应当主动与同桌人交谈,特别注意同主人方面的人交谈,不要总是和自己熟悉的人谈话。谈论的话题要轻松、高雅、有趣,不要涉及对方敏感、不快的问题,也不要对宴会和饭菜妄加评论。
在较正式的宴会上,主人一般都要致祝酒词,这时所有宾客都要暂停进食和交谈,注意倾听,并在需要的时候起立举杯。
用餐完毕后,如果主人没有其他安排,便可以向主人道谢告辞。一般情况下,在宴会尚未结束时不要中途退席。
三、招待会礼仪
招待会通常是指一些不备正餐的宴请方式,常见的有自助餐会和酒会等。招待会会场一般备有食品和酒水饮料,不排固定座席,客人可以自由选择酒水和食品,与不同的人站在一起或坐在一起,形成不同的交际圈,边吃边谈论自己喜欢的话题。
一般来说,参加招待会时,吃东西是次要的,而与其他人进行适当的交际才是主题。那些只顾自己躲在僻静之处埋头大吃大喝,或者来了就吃,吃了就走,而不同其他在场者进行任何形式接触的做法是不足取的,也是对主人的不礼貌。
如果被邀请参加的是自助餐招待会,那么懂得和遵守自助餐礼仪也是很重要的。自助餐礼仪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排队取菜。自助餐通常是用来招待众多宾客的,所以在就餐取菜时,应自觉地维护秩序,讲究先来后到,排队选用食物。
其二,用公用叉匙取菜。在取菜之前,先要准备好一只食盘,轮到自己取菜时,应以公用的餐具将食物装入自己的食盘之内,然后迅速离去。切勿在众多的食物面前犹豫再三,让身后之人久等,更不应该在取菜时挑挑拣拣,甚至直接下手或以自己的餐具取菜。
其三,循序取菜。在自助餐上,取菜的先后顺序依次应当是:冷菜、汤、热菜、点心、甜品和水果。
其四,多次少取。当决定选取某一种类的菜肴时,每次应当只取一小点,品尝之后,如果觉得适合自己,还可以再次去取,直至自己吃好为止。切不可为了省事而一次取用过量,造成浪费。
其五,送回餐具。用餐完毕之后,应将自己用过的餐具整理到一起,然后一并送回指定的位置。
四、就餐礼仪
任何国家的餐饮都有一定的礼仪规范而且种类繁多,要想通晓全部不太可能,但有一些基本的就餐礼仪还是要知道的。
(一)餐桌上的礼仪
1.正确使用餐巾
餐巾在中餐和西餐桌上已经被广泛使用。餐巾的主要用途是防止食物落在衣服上,也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之用。用餐之前,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并且坐在上座的尊者拿起餐巾后,才可以拿起自己的餐巾,然后平铺在双膝上端。在平时轻松的场合可以把餐巾放在桌上,其中一角正对胸前,用碗碟压住。如果暂时离开座位,应将餐巾叠放在自己的座位上。用完餐后,应将餐巾叠一下放在桌子上。
餐巾可以用来擦嘴或擦手,使用时可叠成三角形或长方形,拭擦时脸孔朝下,以餐巾的一角轻按几下嘴唇,污渍要全部擦在里面,餐巾的外表应该一直是整洁的。餐巾不能用来擦脸、擤鼻涕,也不能用餐巾擦餐具。不要把餐巾用得污迹斑斑或者皱皱巴巴,若餐巾脏得厉害,可请侍者更换一条。
2.文明用餐
用餐时,身体要端正,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餐桌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脚应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展。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两肘应向内靠,不宜向两旁放开,以免碰及邻座客人。进餐过程中,不要解开纽扣或当众脱衣。如果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士可以把外衣脱下搭在椅背上,但不可以把外套或随身携带的东西放到餐桌上。女士不能在餐桌上补妆或梳理头发。一些小动作如抠鼻子、挖耳朵、抓头皮等也要禁止。
用餐时须温文尔雅,小口进食,不要狼吞虎咽。进餐的速度,宜与大家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吃食物时,要以食物就口,而不是弯下腰以口去就食物。吃东西时不要用手持着盘子,更不能把盘子拿起来。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的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剔牙,要用餐巾或手把嘴巴遮住,切不可口中咬着牙签与人交谈。
用餐时要避免发出太大的声响,最主要的是不要发出很响的咀嚼声。吃食物时最好是闭着嘴咀嚼,细嚼慢咽。喝汤的时候,最好用小勺送入口中,不要直接呼呼大喝。如果汤太热,就要凉一会儿,不要一边吹一边喝。在使用餐具时,要轻拿轻放,不要发出很响的碰撞声。
用餐时,如果有类似鱼刺、骨头等之类的残渣,不要直接吐在盘子里,更不能往桌上或地上乱扔,而是要用手放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在餐桌上免不了要讲话,但在口内有食物时,应避免说话,因为被别人看见满嘴的食物是非常粗俗的表现。在讲话时,最好把餐具放下,边讲话边挥舞手中的餐具,或用餐具对别人指指点点是非常不礼貌的。
餐桌上经常会有人吸烟,运动员是禁止吸烟的,如遇到有人递烟,应礼貌地谢绝。
3.妥善处理意外
在餐桌上,由于自己的不慎或其他原因,会出现一些意外,这时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大呼小叫,应该尽快妥善处理。
用餐的时候,刀叉不小心掉到地上,如果弯腰去捡,不仅姿势不雅观,也会影响身边的人,这时可以示意服务生来处理并更换餐具。
如果遇到不好吃的食物或异物入口时,必须注意不要引起一起吃饭的人的不快,但也不必勉强把不好的东西吃下去。可以用餐巾盖住嘴,把食物吐到餐巾上,让服务员换块新的餐巾。
在席间打嗝、打喷嚏是很不礼貌的。万一发生此种情况,可以用喝水、屏气等方法加以控制,若仍无效,就应该去洗手间处理。
如果在餐桌上泼洒了东西,不要惊慌,可叫服务员来清理。万一不慎将菜汁弄到邻座的衣服上,应向对方道歉。别人弄脏了你的衣服也不要太在意。
(二)西餐桌上的礼仪
西餐礼仪是比较复杂的,一般中国人很难全面掌握。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在餐桌上有不懂的地方,要尽量跟着主人去做,不要因为不懂装懂而失礼。
1.宾主座次
在较正式的西餐桌上,宾主是有座次之分的。男主人要坐主位,即使来宾的地位、身份、年纪高于主人,仍要紧靠主人就座。男主人右边就座的是第一重要客人的夫人,左边就座的是第二重要客人的夫人。女主人坐在男主人的对面,她的两边是最重要的第一、第二位男客人的座位。如果是非正式的西餐,座次就不是很重要了。
2.餐具的使用
西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分食制。就餐时个人点个人的菜,个人吃个人的菜,互不影响,体现了西方人讲究独立的思想和习惯。西餐的另一个特点是餐具多,餐桌上有各种大小的杯子、盘子、刀、叉和其他银器具,总共有二十多件。在桌面上,餐具是根据上菜顺序而精心排列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盘,左手边放叉,右手边放刀,汤匙也放在右边。在食盘的上方放吃甜食用的匙和叉,再往前略靠右放各式酒杯,这些酒杯自右起依次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水杯)。餐巾叠放在啤酒杯(水杯)里或放在食盘上。面包盘放在左手边,上面横摆着黄油刀。正餐的刀、叉数目和菜的道数相等,并按上菜顺序由外向里排开,依次是吃开胃菜用的、吃鱼用的、吃肉用的等。
使用刀叉时,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在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拿刀切成小块,用叉子往嘴里送。用刀的时候,刀刃不可以朝外。进餐中途需要休息时,应在盘子中央将刀叉并摆成“八”字形状,表示没吃完。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排放在盘中,表示已经吃完,可以将这道菜或盘子拿走。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一些食物的吃法
西餐的菜式比较简单,一餐只有数个菜肴,不浪费。有些菜肴与中餐的菜肴是一样的,但吃法却有很大区别。在吃西餐时,应该按照西餐的礼仪来享用食物。
面包:在吃面包时,通常是用手把面包掰成小块,上面抹上黄油,抹一块,吃一块。小的三明治和烤面包是用手拿着吃的,大点的吃前先切开。
肉:肉一般都是大块端上的。吃的时候,用刀、叉把肉切成小块,大小刚好是一口。吃一块,切一块,不要一下子全切了,也千万不要用叉子把整块肉叉到嘴边,边咬、边咀嚼、边吞咽。如果吃牛肉(牛排),可以在预定时按自己的喜好决定生熟的程度。吃有骨头的肉时,要用叉子把整片肉固定,再用刀把肉切开,边切边吃。如果骨头很小,可以用叉子将其放进嘴里,在嘴里把肉和骨头分开后,用餐巾盖住嘴,把骨头吐到叉子上,然后放到碟子里。需要直接“动手”的肉,洗手水往往会和肉同时端上来。
鱼:吃鱼时不要把鱼翻身,吃完上层后用刀叉剔掉鱼骨后再吃下层。
沙拉:沙拉习惯的吃法是将大片的生菜叶用叉子切成小块,如果不好切可以刀叉并用。一次只切一块,吃完再切。
水果:一般水果作为甜点或随甜点一起送上。吃水果的关键是怎样去掉果核。有刀叉的情况下,用刀把水果切成四瓣再去皮核,用叉子叉着吃,要注意别把汁溅出来。没有刀或叉时,可以用两个手指把果核从嘴里轻轻拿出,放在果盘的边上。把果核直接从嘴里吐出来,是非常失礼的。
4.自己去餐馆
在国外,自己去餐馆吃饭相对简单。一般非快餐性质的餐馆均有带位员,顾客进门后带位员会首先问同行有几位,然后带顾客入座,入座之前会将顾客的大衣、雨伞等物拿到衣帽间去存放,待客人用餐完毕时会及时送回。
进餐馆点菜没有特别规矩。服务员会先请客人点饮料,然后摆上菜单供客人选菜。点菜与上菜的顺序大致为:冷菜、主菜、奶酪、甜食或水果,最后喝咖啡或茶。点菜后,服务员会把餐具摆上。有些中国人习惯用餐前用餐巾把餐具擦一下,这在外国是十分忌讳的,表示顾客对餐馆的卫生不满意。服务员看到这种情况会马上换一套餐具,因此,应注意不要这样做。万一发现某一餐具不干净,可直接找服务员说明,请其调换。在大部分西欧国家,大一些的咖啡馆均供应各种饮料和一日三餐。用餐的方法与前述基本相同。不过喝饮料方式却有两种,一种是在柜台前站着喝,另一种是坐下来等服务员端到桌前。两种服务两种价格,咖啡馆也往往将两种价格标示在门口或价目牌上。初次出国的人不知内情,在街上走累了,看到路边摆放的桌椅往往会坐下来休息,这立即会引来服务员上前询问要什么饮料。如果不要任何饮料,定会引起店家的不快,此种做法应避免。
(三)中餐桌上的礼仪
中华饮食,源远流长,在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中餐和西餐不同,采用的是共食制,桌上的餐具不多,但菜式丰富,大家围着菜肴一起用筷子夹着吃,体现了东方人讲究和睦的思想。
1.座次
在正式的中餐宴请中,入席是比较讲究的。入席时,自己的座位应听从主人或招待人员的安排。如果座位没定,在就座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右高左低的原则。两人一同并排就座,通常以右为上座,以左为下座,这是因为中餐上菜时多以顺时针方向为上菜方向,居右坐的要比居左坐的优先受到照顾。二是中座为尊的原则。三人一同就座用餐,坐在中间的人在位次上高于两侧的人。三是面门为上原则。面对正门者是上座,背对正门者是下座。四是特殊原则。高档餐厅里,室内外往往有优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供用餐者欣赏,观赏角度最好的座位是上座。在某些中低档餐馆用餐时,通常以靠墙的位置为上座,靠过道的位置为下座。所以,在入座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先让身份高者、年长者以及女士入座,自己再找适当的座位坐下。
2.取菜
在中餐桌上,所有的菜肴都是共享的,在取菜时应特别注意以下礼节:
入座后,面对桌子上的佳肴,不要急于动筷,须等主人说“请”之后才能动筷。
取菜时,应在自己面前的菜盘里取菜,不要伸长胳膊去远处取菜,夹菜时应夹取盘子里靠近或面对自己的那部分菜,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别人的一边夹菜,也不能用筷子在盘子里翻动。
夹菜要适量,不要取得过多,避免浪费。不要连续夹自己爱吃的菜,要顾及同桌的人,更不能把盘子端到自己跟前。
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夹菜,则要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应该请客人或长辈先动筷,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
另外,酒在中餐宴请中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酒量还能够承受,对主人敬的第一杯酒应喝干。同席的客人可以相互劝酒,但不可以任何方式强迫对方喝酒,否则是失礼。自己不愿或不能喝酒时,可以谢绝。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员是不能喝酒的。
3.筷子和勺子的使用
筷子:筷子成双使用,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筷子用起来简单、方便,但也有很多规矩。一是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都不要去舔;二是不要举着筷子在菜碟间来回游移;三是夹菜时筷子不能滴滴答答流着菜汁;四是不要把筷子竖插放在食物上面或用筷子去叉馒头或其他食品;五是不要刚夹了这盘里的菜,又去夹那盘里的菜,应该吃完之后再夹另一盘菜;六是不要敲筷子,否则是对主人的不尊重。
勺子:勺子主要用来舀汤,用筷子取食时,也可以用勺子来辅助。用勺子取食物时,不要过满,免得溢出来弄脏餐桌或自己的衣服。在舀取食物后,可以在原处停留片刻,汤汁不往下流时,再移回来享用。用勺子取食物后,要立即食用或放在自己碟子里,不要再倒回原处。暂时不用勺子时,应放在自己的碟子上,不要放在餐桌上,或放在食物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