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现代体育礼仪的功能
一、促进和谐功能
现代体育礼仪作为一种体育文化,其根本意义是尊重参与体育运动中的每一个人。体育运动是群众性活动,所以参加的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差异,特别是大型国际赛事,来自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观众的肤色、衣着、语言、生活习惯以及行为表达方式等都不尽相同。如果大家都懂礼仪、知礼仪、行礼仪,就能很好地协调和维系体育赛事的方方面面,从而为体育运动创造出一种和谐与友好的氛围,使体育工作者能以比较客观和公正的态度来看待别人和自己,虚心地学习别人精湛的技艺,不断丰富自己。
体育礼仪是一种道德上的规范,它告诉人们在体育活动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言行举止。体育比赛激烈紧张,偶然性强,参与者的个性也比较张扬。运动员懂礼仪、自觉地践行礼仪,才能尊重裁判、遵守规程、尊重观众,从而尽最大努力展示自我风采;赛场上的工作人员,包括裁判员、记者、志愿者等懂礼仪、自觉地践行礼仪,才能做到训练有素、行为得体;观众懂礼仪、自觉地践行礼仪,才能按体育项目的要求做到文明观赛。所以,倡导体育礼仪是创建赛场文明与和谐不可缺少的因素。
二、塑造形象功能
体育礼仪的精神内涵是道德修养,外在表现是一系列的规范举止,塑造内外兼修的良好形象是体育礼仪的最终目的。体育运动的各种礼仪都是某种形象的展示。例如,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它的礼仪表现反映了东道国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在赛场上,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的礼仪表现反映出的是他们的素质高低,也间接反映了他们所在国家的文明程度。所以我们说,当运动员代表国家出现在国际体坛上时,他已不仅仅是一名运动员,而是一名传播民族精神文明的使者,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国家的形象和声誉,知礼、懂礼、行礼才能塑造良好形象。
三、感召教化功能
体育是现代社会人们最热衷的文化活动之一,体育礼仪作为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具有强大的感召和教育功效。事实证明,一次大型的国际体育盛会特别是奥运会的举办,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如为了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早在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开始,中国就进入了一个奥运周期年。在这个周期年里,中国政府围绕“如何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这一主题有计划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对“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举办理念的宣传,对国民进行“奥林匹克”知识的教育,对奥运会会徽、会标、吉祥物等的征集与宣传,以及大规模的市民礼仪探讨和教育等等。这些活动对普及奥运知识,提升全民道德素养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事实上,在大型赛事的筹备和举行过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体育礼仪。为了确保比赛成功,举办国会在赛事前期向社会推行和普及体育礼仪知识,而体育礼仪蕴含着的是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如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运动员与同伴的合作精神,以及怎样公正地看待问题、遵守规则等等。体育礼仪正是通过赛场这一特定赛事对整个社会进行文明教化。另外,体育工作者们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礼仪修养对社会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特别是作为公众人物的体坛明星,他们的言行举止对社会公众的示范效应和导向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