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仪态礼仪
优美的仪态是体现个人风度的重要方面。有些人长得一般,却因为有着优美的仪态而能给人一种风度翩翩的动态美;有些人面容亮丽、身材出众,但因仪态不雅而使其外在美受到破坏。在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以一定仪态出现在他人面前。良好的仪态不仅给人以美感,同时还散发着个人的稳重、自信、向上、坦诚、尊重等内在的精神素养;而不良仪态传递的则是轻浮、旁观、散漫、防备、傲慢等消极的内在信息。因此,体育活动人员在公众场合,应尽量避免不良的仪态。
我国古人用“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来规定“站、坐、行”的正确仪态。那么,如松的站姿、如钟的坐姿及如风的走姿具体是怎样的呢?
一、站姿
站姿是人们在交际场所最基本的姿态,是其他活动姿态的基础和起点。站姿应该体现出人体静态的美感,女士站姿应有亭亭玉立之美,男士站姿应有挺拔阳刚之美。
站姿的一般要求是:头正,颈挺直,双肩展开放松,人体有向上的感觉;收腹,立腰,提臀;两腿并拢,膝盖挺直,小腿向后发力,人体的重心在前脚掌。女士比较优美的站立姿态为身体微侧45度,脚呈丁字步,手自然下垂,如果有提包,只有一个时可提在右手,两个时要么提在一个手里,要么左挎右提;男士要抬头挺胸,目光略为垂视,双脚可叉开,与肩同宽。
交际场所要避免以下不良站姿:靠墙或靠桌站;双手叉腰或抱在胸前;马它背弓腰;身体抖动或晃动;手插入衣袋里;双脚交叉或两腿分得过开站立。另外,在站立时也不要做小动作,不要随意摆弄打火机、香烟盒,玩弄皮带、发辫等。
二、坐姿
坐姿包括从其他姿态转到入座及保持在座的姿态。良好的坐姿应该给人以端正、舒适、高雅之感。
正确坐姿的基本要领为:入座时动作要轻、稳,走到座位前,转身后,右腿后撤半步,轻稳地坐下。女士就座时,应用手将裙摆稍稍拢一下,男士则应将西服扣打开。坐在椅子上时,上体保持站姿的基本姿势,头正目平,双膝并拢,两脚平行,鞋尖方向一致,两腿自然弯曲,小腿与地面基本垂直,双脚可正放或侧放,并拢或交叠。女士的双膝必须并拢,双手自然弯曲放在膝盖或大腿上。如坐在有扶手的沙发时,男士可将双手分别搭在扶手上,而女士最好只搭一边,倚在扶手上,以显示高雅。坐在椅子上时,一般只坐满椅子的2 /3,不要靠背,仅在休息时才可轻轻靠背。起立时,右腿向内回收半步,用小腿的力量将身体支起,并保持上身的直立状态。坐姿也可以上体与腿同时转向一侧,面向对方,形成优美的“S”形坐姿;还可两腿膝部交叉,脚内收与前腿膝下交叉,两脚一前一后着地,双手稍微交叉于腿上。无论采取哪种坐姿,都要做到自然、美观、大方,切不可僵直、生硬。
在社交场合应尽量避免以下一些不良坐姿:双腿不停地抖动,甚至脚跟离开鞋跟晃动;入座后二郎腿跷起,或前俯后仰;双腿搭在椅子、沙发或桌子上;两腿分得很开成“八”字型,或是“4”字型叠腿等。
三、走姿
走姿是人们在行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姿态。正确的走姿应该是从容、轻盈、稳重。行走应体现出一种动态美,凡是协调稳健、轻松敏捷的走姿都会给人以美感。
走姿的一般要求是:眼睛平视,双肩平稳,双臂前后自然摆动且有节奏,摆幅以30~50度为宜,双肩、双臂不应过于僵硬;身体重心稍前倾,行走时左右脚重心反复地前后交替,两只脚的内侧行走的线迹为一条直线,脚印应是正对前方;步幅要适当,一般男士步幅为70厘米左右,女士略小些,但也因身高等因素可有一定的差异。着装不同,步幅也不同,如女士穿裙装(特别是旗袍、西服裙或礼服)和穿高跟鞋时,步幅应小些。跨出的步子应是脚跟先着地、膝盖不能弯曲,脚腕和膝盖要灵活,富于弹性。
不良的走姿有:走路时低着头或扬着头;腿呈内八字或外八字;弯腰驼背,摇头晃肩,扭腰摆臀;双手插在裤兜或反背于身后;跨步太大或太小,落脚太重,发出咚咚响声;两人走路勾肩搭背,多人横作一排一起走;在较窄的过道抢道先行;边走边吃或喝;与他人相距过近或尾随于他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