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语言礼仪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人们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传递信息。语言有雅俗之分,文明的语言可以使人获得愉快的感受。在体育活动中,语言美主要体现在尊敬、友善、激励、适宜和相容等方面,在表达上主要有有声语言、无声语言、书面语言和类语言等几种类型。
一、有声语言
有声语言即通常的口头语言。口头语言具有随意性的特点,因而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总体文明状况。在一般的社会交往中,口头语言涉及的礼仪很多,如讲话要看对象,话题要因人而异,讲话要适合当时的具体场景,讲话要诚实,内容要健康等等。在体育活动中,特别是在大型国际体育聚会上,体育礼仪除了对语言有以上要求外,更强调的是讲话人在讲话时要更多地使用礼貌和鼓励性语言,借以协调气氛或激励他人。礼貌和鼓励性语言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问候语
问候语主要用于人们见面时的彼此问好,以表达对对方的敬意或关心之情,如大家见面时的“你好”“大家好”“上午好”等。问候语是体育活动人员特别是运动员面对观众和新闻媒体时的一种最基本的礼仪语言。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非正式问候语如“你们吃饭了吗”“大家在忙什么呢”等应尽量少用。
(二)赞赏语
赞赏语主要用于对他人行为的肯定和赞许。赞赏是最美好的语言,在体育赛场上,观众不要吝惜赞赏语。当运动员有出色的表现时,观众要给出恰当的赞赏,而且这种赞赏应该是没有国界之分的。比较常见的赞赏语有“好球!”“漂亮!”“真棒!”等。
(三)激励语
激励语是对他人释放潜在能力的一种情感上的呼唤。体育运动对抗性强,竞争激烈,运动员往往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果教练员、同伴或者观众能给予适时的激励,运动员的体能就可能会有超常的发挥,从而取得好成绩。所以激励是人超越自我的一种动力,激励语是赛场上的催化剂。你在赛场上使用如“加油,加油!”“中国队,必胜!”“你一定能赢!”等激励语激励运动员的同时,本身也得到了激励。
(四)道歉语
道歉语是指由于某种原因给他人带来不便、没能满足他人要求或打扰他人时,用语言向对方表达歉意。道歉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和反省。对于一般人来说,道歉往往比赞美更难出口。真诚的道歉反映了一个人更深层次的道德修养。道歉语是体育语言礼仪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体育运动的激烈和激情,观众与观众之间、观众与运动员之间、观众与裁判之间和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运动员与裁判之间、教练员与教练员之间以及教练员与裁判员之间都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甚至过激行为,这时一声真诚的道歉往往可以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常见的道歉语有“请原谅”“对不起”“抱歉”“失礼了”等。
(五)征询语
征询语用在征求别人的意见或看法,以便提供建议或帮助,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语言行为。征询语是体育志愿者最常用的礼仪语言。在体育活动中,面对有疑惑或感觉不适的人特别是外宾,能够及时地提出征询和给予一定的帮助是体育志愿者应有的文明素质。征询语在使用时要求真诚、委婉、有礼貌,不可唐突、生硬。比较常见的征询语有“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你需要帮助吗?”等等。
(六)请托语
请托语是用在请求他人帮助或委托他人代劳时的礼貌用语。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不可避免地要有求于他人,无论是寻求理解还是寻找帮助,如果能诚恳地使用请托用语,往往会收到良好的反馈效果。体育场馆经常是人的海洋,面对精彩的比赛,观众台上的人们会以各种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其中有些做法难免会影响他人,这时受影响的人可以使用请托语来平抑一些人的兴奋,如“请安静一点,好吗”“请不要使用闪光灯”“请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拜托”等等,一个诚恳的“请”字往往会比一堆命令更能让人从心理上接受。
二、无声语言
无声语言是借助身体姿态、动作和表情等的变化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一种不出声的伴随语言。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有55%以上的信息是由无声语言传递的,可见无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要善于运用文明的、健康的无声语言,避免无声语言的低俗、猥琐,甚至下流,同时也要善于读解别人的无声语言,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习俗,无声语言也因民族而异,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内一种无声语言可能十分普遍,而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内,这种语言可能毫无意义,甚至意思完全相反。所以对于经常出国参加比赛或技术交流的体育人员来说,应该了解一些国家无声语言的特点,做到入乡随俗。
由于无声语言具有瞬间表达复杂而深刻含义的功能,因而它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赛场上无声语言也就成了另一道亮丽的风景。无声语言有表情语和手势语两种类型。
(一)表情语
表情语是人内心的思想感情在脸部的表达。人的表情语有喜、怒、哀、乐等多种形式,在人际交往中,表情语应以喜和乐为主调。在体育活动中,表情语的使用也要以积极向上为主。例如,无论参赛运动员实力如何,竞争对手之间都不能有傲慢、鄙视或嘲笑对方的表情;面对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运动员,场外人士应给予支持和赞许的表情。另外,运动员和观众要懂得体育运动的真谛,要始终以微笑的表情来面对成败等等。
(二)手势语
手势语是通过手的活动来传递信息的语言,具有极强和极广泛的表达力。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手势语使用的基本原则是简练鲜明、自然适度、和谐协调。手势语使用有一个禁忌,就是不能用手指点他人。手势语在体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裁判员的手势无疑是赛场上最生动、最富有意义的语言,干净、利落、规范的裁判手势语总是给人以美感;运动员之间也经常用击掌这一手势语来庆祝胜利或鼓励同伴;以食指和中指竖起分开形成“V”字,也是观众用来鼓励运动员常用的手势语。
三、书面语言
书面语言是指通过文字和图形来传递信息的语言。书面语言是由文字和图形组成的,由于文字和图形在形状、大小和色彩上都具有无穷的变幻形式,因而精心制作的书面语言往往会对人们的视觉造成强烈的冲击,能起到很好的现场宣扬效果。在体育赛事上,书面语言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人们以它神奇的魔力制造出了很多精彩纷呈的场景。例如,看台上啦啦队排着的整齐方阵或排成的某种图案和文字;观众拉起的横幅、照片以及标语牌;观众穿着的体育文化衫,脸上贴着的国旗图案等。赛场上的书面语言要以激励和适宜为出发点,图文内容要健康、简练、易懂,在表现上要活泼、醒目、有感召力,不可暴力化、幼稚化和粗俗化。
(一)横幅标语
在体育赛场上,最醒目而又能鼓舞士气的,当属随处可见的横幅标语。
横幅标语已经成为赛场上的一道风景,它们不但张扬着观众的热情与活力,也展示着制作者的文采。赛场上标语的底色应以红或黄等暖色为主,文字要清晰简练,内容上要带有明确的说服和感召目的。横幅标语要避免低俗和下流。温馨、催人振奋的标语能使运动员信心倍增,也反映了制作者的文明素养,如“×××,我们永远支持你”等标语。但像“×××,下课”“×××,是足球的罪人”等标语只能让人感到厌恶,这种标语从根本上背离了体育运动的精神,是要坚决禁止的。另外,观众还应该遵守赛场上有关横幅标语大小和尺寸等的规定。
(二)观赛造型
观赛造型是观众以人体和各种道具所组成的赛场景观。大型赛场内的观赛造型可以分为观众集体造型和观众个人造型两种。
观众集体造型有人浪、集体传递和组字等。人浪是一种常见于体育活动尤其是球类运动中现场观众自发在观众席上进行的游戏,观众席上的观众依照顺序起立再坐下,呈现类似波浪的效果。集体传递是观众在看台上传递一件大型物品,有时传递的是巨型的旗帜,有时传递的是硕大的球衣。组字就是观众利用不同的服装颜色,组成一定的表情达意的字样。
观众集体造型在比赛场中是最富感染力的,如在1978年世界杯足球决赛上,看台上的球迷抛下的如雪花般的纸片;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上,墨西哥球迷制造的激动人心的人浪造型;在2002年世界杯上,韩国红魔啦啦队响起的整齐口号和有节奏地击掌等等,这些场面到现在还让人们记忆犹新。观众集体造型体现了同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一种加油助威形式。但观众集体造型的内容要健康,要弘扬一种积极向上、文明进步的精神,在表现上要和谐有序,而且由于在球场有限的空间里,完成这样庞大的集体表演,安全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看台集体表演项目需要在统一的组织下进行,这样会更有秩序,质量更高,取得的效果也会更好。
个人造型是指个体标志性的装扮造型和看台表演,个人造型也是赛场中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景观。相对而言,个人造型有着较大的自我表现空间,媒体和舆论也对其有着较大的包容度。但是,个人造型要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观和道德伦理观,不要袒胸露背或装束怪诞离奇,甚至不伦不类,也不要一味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四、类语言
类语言是一种有声音没有词语,但有一定语义的语言,包括声音要素和功能性发声。如赛场上的欢呼声、吹嘘声、叹息声等。另外,掌声、器乐(如锣鼓)声等也算是类语言。
在赛场上,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都要尽量使用积极的、鼓舞士气的类语言,用欢呼声和掌声为运动员加油,避免使用带有嘲笑和埋怨用意的类语言。如果观众要使用乐器为运动员助威,应得到许可再把乐器带到场内。在使用时,乐器的打击节奏要配合运动项目的特点,不要一味喧闹,影响赛场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