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结构与架构
结构可以说是万物之本。大到宇宙星系,小到尘埃颗粒,任何事物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并通过其特定的结构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系统论中,系统是处在一定环境下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我们把各个组成部分称为系统的要素。显然,系统不只是要素的简单加和,还包括由内在的东西实现的各要素的普遍联系。
我们把这种各要素的组织形式(要素之间的关系)称为结构。
系统的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 。要素的内容是不稳定的,可能随时会被替换。就像忒休斯之船,虽然船的木板被换掉了,但只要船的结构没有变,其仍然是忒休斯之船。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历史也是一样,皇帝(要素)一个接一个地换,但是本质上,其背后的皇权制度没有变,旧社会的结构没有变,所以皇帝的更替并没有改变封建社会的本质。
我们通常说的“结构性问题”是指那些底层的、难以改变的根本性问题。经济上的结构性问题就是作为经济这个系统的结构的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所有制等出现了问题。
我在零售通工作期间,做过一个关于价格的项目,当时的想法是试图通过价格管控让平台商品的价格更有竞争力,然而深入思考后不难发现,价格只是表象问题。如图3-1所示,在“冰山”之下,更深层次的是结构问题,即在相当长时间内,我们无法改变品牌商现有的分销渠道结构,不能让渠道更扁平化,也不能提升供应链效率,因此只是一味地管控价格注定是很难成功的。

图3-1 价格冰山模型
架构的核心也是结构。所谓架构,就是“要素+结构” 。
比如,组织的要素是员工,而组织架构就是规定了员工和员工之间协作关系的结构。又比如,应用系统的要素是程序(包括类、包、组件、模块和服务的不同粒度),而应用架构(如COLA架构)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处理这些程序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