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理解批判
批判性思维中的“批判”一词其实不太准确,甚至在中文里有点否定、批评和抨击的负面意思。批判的英文是critical,这个词来自古希腊词kriticos,是分辨力、决断力或决策能力的意思。它强调的是理性和逻辑在思维中的重要性,目的是形成正确的结论,并做出明智的决策和判断。 所以批判性思维并不是让你批评、否定或者抨击别人,而是教你如何提升分辨能力、判断力 。
简而言之,批判性思维就是对思维过程的再思考。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同样,未经批判性思维审视过的结论也是不值得相信的 。
来看一个例子,小王去一家公司面试,被拒绝了。他没有拿到心仪的offer,很伤心,也很失落。他开始想是什么原因呢?他想到的第一个原因是自己没有熟人的内推,这时他想到他的另一位同学因为有内推的机会,所以拿到了一个很好的offer,他开始生气,抱怨自己没有同样的运气。另外,他又想到了一个原因,他觉得今天的面试官对自己有偏见,因为他进门的时候,面试官都没有看他一眼,而且面试官是一位女士,他想到了这几次面试失败,面试官都是女性,而且在他面试结束时都没有送他出门。他越想越不服气,甚至还有点愤怒。
你认为这里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小王的思维过程存在哪些缺陷呢?小王用到了多种思维方式,比如类比推理,他类比了他的另一位同学;他也用到了归纳推理,对一些小细节进行归纳,比如面试官是女性,面试官没有正眼看他,等等。综上,他归纳了面试失败的一些原因,但问题在哪里呢?他并没有达到批判性思维的层次。
批判性思维要经历3个过程: 体验、解释和分析 。
小王面试失败,他很不高兴。这是一种体验,体验会产生自然的、本能的情绪,这是第一阶段。小王开始试图解释自己的失败,而且还主要从外部找原因,比如没有内推的机会、面试官是女性。他的归因是片面的,他没有从自身找原因,也没有分析客观的规律,比如自己的面试表现、能力与岗位的匹配程度,以及这个岗位在市场上的面试成功率等。
小王的思考只停留在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对体验进行解释,但没有对自己的解释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他只用简单的类比和事实归纳,分析因果关系得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结论。或者他只是对面试失败这件事提出了各种假设和猜想,但并没有对假设和猜想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比如他和同学的情况是类似的吗?除了内推,他没有在自身能力和面试技巧上做相应的类比。面试失败也许有很多原因,除了主观因素,还有客观规律。从整体概率上来说,市场上大部分的岗位从面试到录取的比例是非常低的,比如阿里巴巴的技术岗,录取比例大概在1%左右,因此一次或多次面试失败是大概率事件。
这样的案例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见,比如我们掌握了一些事实,就给出主观的解释或猜想,然后会倾向于证明自己的猜想,而不是“证伪”它。就像小王一样,我们会试图找到证据来支持自己的想法。
在一些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中,从小学、高中到大学,一直把批判性思维贯穿在各种课程中,而我国比较缺乏对批判性思维的系统性讲解和训练,国内很少有大学会开设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课程。批判性思维是我们较为缺乏的一种思维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和我们的文化有关系。 我们的文化比较讲究经验和直觉,而批判性思维比较注重理性和逻辑;我们的文化比较讲究包容和认同,而批判性思维常常需要反驳和质疑 。尤其是对自己的质疑,这是非常困难的,不仅需要理性,更需要勇气。然而在今天,批判性思维已经越来越重要,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信息太多,我们的辨别能力需要加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针对同一个事情,你可能看到成百上千个观点,而且每个观点都貌似给出了言之凿凿的证据和结论,我们该相信谁呢?观点有很多,但真相可能只有一个,所以我们越来越难以分辨是非。在过去信息不发达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相信权威,信息被权威过滤了一次,可信度还是很高的;而今天,任何人都有机会发表言论或看法,进而改变或影响他人的想法。
(2)选择变多,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和谨慎地做出决策 。过去,我们一生中面临的选择比今天要少很多,物质生活和精神娱乐等的可选范围都非常有限,而如今随着物质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我们面临的选择太多了,但选择多并不是一件好事,它反而会降低我们的幸福感。《选择的悖论》一书中提到,如果有100个选择却只能选择其中一个,那就意味着我们选择任何一个,都会失去另外99个选择。而我们天生有损失厌恶的倾向,所以选择意味着满足感和幸福感的下降,甚至会带来焦虑。我们总是感觉自己选错了,这也是每年“618”和“双11”之后会出现大量退货的原因之一。就像有时我会开玩笑:“当你饥饿的时候,你只想做一件事,而当你吃饱之后,便开始想做很多事,所以很多烦恼都是因为‘吃饱了撑的’。”
我在阿里巴巴工作期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刺头”,批判中台、批判架构师、批判技术管理者,当然,也包括自我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