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治理视角看贵州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
(一)改革开放的缩影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之源,为中国贫困治理事业提供了强大动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之路,也走出了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之路,占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的7亿多人口成功脱贫,为全球反贫困历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中国不仅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经验,还将历史性地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国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的千年目标。
贵州省脱贫攻坚作为中国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40多年减贫之路的重要缩影。贵州省立足自身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开展了以下改革: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开展农业产业革命,推进“三变”改革,推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充分利用贵州自然资源禀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旅游扶贫和生态扶贫模式,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贵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自然禀赋较差、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地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断穷根挪穷窝,以“六个坚持”为原则,以“五个三”为重点,探索实施“四定”工作法,着重解决搬迁户的生计问题和融入问题;充分发挥定点扶贫和东西部协作效能,坚持开放扶贫,加强区域深度合作,建立起资源共享、经验互补的合作交流机制。
贵州省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兼顾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脱贫的速度与质量两手抓,重视人民的生活与发展,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上,带领人民一步步走向美好生活。
(二)新思想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就贫困治理和治理现代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贵州省的脱贫攻坚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和治理现代化论述的生动实践。贵州省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方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户施策,创造性地在“六个精准”上开展“四看法”,后被推广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精准识别贫困户的重要手段。同时,“三变改革”、防贫监测预警机制等典型经验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贵州脱贫攻坚实践中的创造性和本土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贵州的脱贫攻坚实践提供战略指导和方向,贵州的脱贫攻坚经验也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与此同时,贵州的脱贫攻坚实践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治理现代化相关理念的积极探索。在推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提升乡村现代化治理能力。贵州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群众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习惯,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营造良好村风民风。按照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原则,将农村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管护纳为村规民约和乡村治理重要内容,实现村委会、管护人员、群众“三级联动”机制,确保农村基础设施长期有效使用。切实解决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矛盾等问题,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新机制,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三)贫困治理能力的提升
贫困群体往往存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缺失,在社会和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无法及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因此贫困治理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贫困治理与国家治理协同推进,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各主体积极参与的治理实践,贫困治理体系的完善也会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贵州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不断创新治理理念,采取了多样化的贫困治理手段,并取得了丰硕的贫困治理成果。在贫困治理制度和中央文件的基础上,贵州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1+N”配套文件,为贫困治理提供制度支持。在贫困治理机制中,通过探索与创新大扶贫机制、防贫监测预警机制等多项机制,提升贫困治理的外源拉力和内源驱动力。在贫困治理队伍上,通过完善“五主五包”责任链任务链、驻村帮扶制度以及干部容错激励机制,党员尽锐出战,扶贫队伍力量下沉,壮大了贫困治理队伍的力量。在贫困治理手段上,坚持改革创新,在完成好中央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细化和丰富自选动作,提升贫困治理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