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认识职业个性
一、职业个性的内涵
职业个性是个人对职业环境中的人、事、物的喜好程度及与职业有关的活动主动接触参与的积极心理倾向。职业个性在个人的职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个人的职业个性特点与职业环境所要求的职业类型相匹配,则可以促进个人的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增强个人的职业适应性和稳定性。
例如,有的人对待工作总是一丝不苟、踏实认真;在待人处世中总是表现出高度的原则性,果断、活泼、负责;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总是表现为谦虚、自信,严于律己等,所有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他的职业个性。
二、认识自己的职业个性
在职业心理中,个性影响着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性,一定的个性适于从事一定的职业;同时,不同的职业对人有不同的性格要求。因此,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还要考虑自己的职业性格特点。“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从自身出发,从自己所受的教育、自己的能力倾向、自己的个性特征、身体健康状况出发,才能够准确定位,瞄准适合自己的岗位不懈努力。
职业和生活完全分离的观念已过时,人们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将自己的个人生活与职业、事业融合在一起。春节后,艾丽莎辞去了自己从事十多年的、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工作。她说:“年轻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更不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职业。工作十多年后,觉得失去了很多,如健康、快乐与生活的本质!”现在,她从事的是一份自由自在的色彩顾问工作,还是四五家时尚杂志的特约专栏顾问。艾丽莎是幸运的,在人到中年的时候,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快乐。一份对全美成功人物的调查表明,他们中94%的人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请相信,一个不知道什么工作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人,不管他如何努力,绝不会有优异的表现!
青年人更容易把自己放在很高的起点去观察我们周围的环境,思考我们的职业未来,甚至还想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条件要比别人好一些,付出的劳动比别人少一些,拿的工资却要比别人高一些。显然,这种失去“自我”的职业憧憬是“空中楼阁”,是“水中月亮”,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一)要客观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
大家选择职业要考虑自己的性格特征,尽量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因为每一种工作都对从业者的性格有特定的要求。如果自己有意从事某一类型的工作,也要有目的地培育相应的性格特点。
(二)要客观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
内在素质如学识、心理、道德、能力等,外在形象如外貌、风度、举止、谈吐等。
(三)要客观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
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只有一个人的兴趣、爱好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一个人的优势、特长得到发挥,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一个人选择职业时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因为有些职业需要某种兴趣爱好,有些职业明确禁止和反对某种兴趣爱好。
(四)要客观认识自己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要能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集体。
(五)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
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俗语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通过努力,我们定能不断地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