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竞争意识
一、竞争和竞争意识
(一)竞争的含义
《辞海》对竞争的释义为“互相争胜”;《现代汉语词典》对竞争的解释是“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争胜”。
竞争是存在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人类就是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竞争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没有竞争的压力,就没有拼搏求胜的动力。在职业生涯中,一个人的职业素养的优劣是竞争胜败的决定因素。
竞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在竞争中,希望与风险并存。面对一场又一场的竞争,任何人都不可能是永远的获胜者,因此要理性对待竞争,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二)培养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就是承认现实社会客观上处在竞争之中,要求人们任何时候都要有紧迫感,不能安于现状。美国富兰克林人寿保险公司前总经理贝克曾经这样告诫他的员工:“我劝你们要永不满足,这个不满足的含义是指上进心的不满足。这个不满足在世界的历史中已经导致了很多真正的进步和改革。我希望你们绝不要满足。我希望你们永远迫切地感到不仅需要改进和提高自己,而且需要改进和提高你们周围的世界。”这样的告诫对于我们每个职场人士来说,都是必需的、中肯的。
1.竞争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竞争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当我们选择了发展,也就选择了竞争。所以,培养和提升竞争意识,是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未来的工作中,每天都会有思维活跃、能力超强的新人或者经验丰富的业内资深人士,不断涌入你所在的职场,你其实每天都在与很多人竞争。因此,时刻拥有进取心,追求更高的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和竞争优势,才能不被日益进步的社会和不断更新的工作所淘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拉迪亚德·吉卜林说:“弱肉强食如同天空一样古老而真实,信奉这个原理的狼就能生存,违背这个原理的狼就会死亡。这一原理就像缠绕在树上的蔓草那样环环相扣。”
2.竞争可以提高人的进取心和责任感,激发人的创造性和潜能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又缺乏竞争意识,是很难逃脱被淘汰的命运的。现实社会没有“世外桃源”,人人都会在不同时期置身于不同的竞争中,不在竞争中胜出,就会在竞争中落后。
竞争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推动着参与竞争的人们不断进步。即使你现在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不能自我满足。只有不断超越,才能精益求精、不断进步。一个人如果从来不为更高的目标做准备的话,那么他永远都不能超越自己,也必将被淹没在竞争的大潮中。福特说:“一个人若自以为有很多的成就而止步不前的话,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
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也是竞争经济。竞争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动力。美国管理大师唐纳·肯杜尔说:“自从做生意以来,我一直感谢生意上的竞争对手。这些人有的比我强,有的比我差;不论他们行与不行,都使我跑得更累,但也跑得更快。事实上,脚踏实地的竞争,足以保障一个企业的生存。由于竞争,我们的工厂更具现代化,员工受到更多的训练,生产规模也随之扩大。”
二、努力提高竞争力
职场竞争乃至人生竞争,都要遵循同样的法则——要么卓越,要么出局。追求卓越,做到最好——最好的思想、最好的员工、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服务,才能打败竞争对手。管理大师易斯·B.蓝博格的哲学是:“不要退而求其次。安于平庸是最大的敌人,唯一的办法是追求卓越。”大学生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提高自己的实力,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培养危机意识
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是“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竞聘上岗,优胜劣汰,在职人员稍有懈怠,随时都有失业的可能。职场人员如果缺乏这种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不好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对工作敷衍了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那么不但不可能加薪升职或有更好的发展和机会,而且连工作都可能无法保住。正所谓“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个道理对企业同样适用。
职场竞争从来都是激烈无比的。危机意识的丢失对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危险。同样,对于职场上的每一个人来说,没有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也会让自己迷失努力的方向,从而被别人轻松超越,直至被淘汰。
(二)提高职业素养
个人的竞争能力不是单纯的争强好胜,它既要求个人有旺盛的竞争意识,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激烈的就业竞争主要是职业素养的竞争。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确定职业目标,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强化职业能力等显性职业素养。此外还要重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隐性职业素养的提升。因为在职场中,与显性职业素养相比,隐性职业素养能够在更广阔的行业领域,更加有效和持久地发挥作用。
(三)做到知己知彼
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提高竞争取胜的把握,就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既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又要了解对手和环境条件(时间、地点、政策、人际关系等)。因此,在就业竞争中,每个人都应该根据个人的优势、劣势和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去实现人职匹配,以求成功择业;在职场人员发展的竞争中,能否做到知己知彼,关系到工作绩效的高低和个人发展前景的好坏。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目标,由于符合主客观情况而切实可行,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在与同行的竞争中,如果真正了解彼此的长处和短处,就会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从而保证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提高成功的概率。
(四)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科学知识也在纵向深入发展,一个人已经不太可能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每个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来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因此,团队合作就成了一种无法替代的现代工作方式与职业需求。于是,这个世界既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也充满了团结与合作。据统计,诺贝尔奖项中,因合作获奖的占三分之二以上。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合作获奖的占41%,而现在则高达80%。
可见,竞争与合作是相伴而行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反过来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因此,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一定要协调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要有竞争意识,还要有团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