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基本要素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简单地说,就是个体职业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它是衡量个人能否胜任所处岗位、体现个人在职场中能否适应的智慧和素养。
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也是必备的,尤其体现在职业生涯中的是职业素养;体现在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的品格素质与道德修养。
二、职业素养的分类
职业素养大体可分为两个类别: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个体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个性、自我意识才是决定人的行为,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的关键因素。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 /8,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 /8,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职业者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大部分的职业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正是这7 /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
三、职业素养的基本要素
(一)职业信念
“职业信念”是职业素养的核心。那么良好的职业素养包含哪些职业信念呢?应该包含良好的职业道德、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这是一个成功职业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良好的职业信念应该由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正面、乐观、用心、开放、合作及始终如一等这些关键词组成。
(二)职业知识技能
“职业知识技能”是做好一个职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没有精湛的职业技能,就无法把一件事情做好,更不可能成为“状元”。
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必须坚持不懈地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懂得上传下达,左右协调,从而做到事半功倍;要有高效的执行力。
研究发现:一个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60%靠企业各层的执行力,只有10%的其他因素。
中国人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聪明而有智慧”,中国不缺少战略家,缺少的是执行者。执行能力也是每个成功职场人必须修炼的一种基本职业技能,如职场礼仪、时间管理及情绪管控等。
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知识技能,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知识技能。总之,学习提升职业知识技能是为了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
(三)职业行为习惯
职业行为习惯就是在职场上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改变—形成”,最后变成习惯的一种职场综合素质。
信念可以调整,技能可以提升。要让正确的信念、良好的技能发挥作用就需要不断练习,直到其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