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现代设计的发展
1.3.1 包豪斯学院
1919 年,德国著名建筑家、理论家格罗皮乌斯在德国创建了包豪斯学院(图 1.2)。包豪斯学院致力于艺术设计教育,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奠基之石,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在包豪斯学院成立初期的十余年时间里,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集中了 20 世纪初荷兰风格派运动、苏联构成主义运动的成果,并加以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新的设计教学体系,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到了空前的高度。包豪斯学院虽在纳粹的胁迫下强制关闭,但在设计与设计教育中的地位是难以估量的(图 1.3—图 1.5)。

▲图 1.2 包豪斯学院

图 1.3 《Slit Tapestry Red-Green》(来源:斯托尔)

图1.4 法格斯工厂(来源:格罗皮乌斯和迈耶)
包豪斯学院广泛采用工作室制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动手的制作过程,完全改变了以往只重视绘画而不重视实作的陈旧的教育方式。同时,包豪斯学院还积极与企事业进行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体验学习与生产的无缝连接,开创了设计教学的新篇章。如今,国内高校也开始强调校企合作制和项目驱动法,重视学生在校的学业与社会的职业连接。

图1.5 《小世界》(来源:康定斯基)
1.3.2 包豪斯学院的设计构成课程特点
1)伊顿的基础课教学
伊顿(图 1.6),瑞士画家、设计师、作家、理论家、教育家,师从德国表现主义画家阿道夫·赫尔策尔,是包豪斯初期“基础课”教学的创立人。其代表作如图 1.7—图 1.10 所示。

图1.6 伊顿

图1.7 《无题》(来源:伊顿)

图1.8 《月色景观》(来源:伊顿)

图1.9 《普卢门》(来源:伊顿)

图1.10 《空间构成Ⅱ》(来源:伊顿)
在包豪斯学院创立之初,主要以过去美术学院的绘画、雕塑等内容为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学生整体素质下降,他们大多没有经历过造型活动所必需的基础训练,无法驾驭大学教育的教学内容。1919 年夏入职包豪斯学院的伊顿发现了这种状态,向格罗皮乌斯申述了基础造型教育的必要性,强调进车间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基础训练,将学生的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此建议一经上报,便得到了学院领导的批准。同年秋,包豪斯学院设立了“基础教学”预备课程。
伊顿认为,关于基础教学有以下 3 个课题:
第一,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使学生从陈规陋习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创作作品。
第二,使学生容易择业。通过多种材料和技术的联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造型领域。
第三,创造有关形态和色彩造型的基本法则。应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能够创造出崭新造型的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人才,之后再开始教授实践的技术和方法。
伊顿在实践中进行的造型教育以普遍的对立理论为基础。材料和肌理的研究、形态和色彩的研究、节奏与表现的形态等,全面依据对比的观点加以论述和进行训练。发现形形色色的对比(如大小、长短、高低、多少、曲直、厚薄、平面与体量、光滑与粗糙、坚硬与柔软、动与静、轻与重、强与弱等)之可能性,成为授课的一个基本内容。材料的研究成了预备教育的中心,伊顿让同学们体验材料的视觉、触觉的效果和物理性质,并发挥自由驰骋的想象力,运用纸张、木材、玻璃、皮毛、石材、金属等材质进行构成研究,以唤起和调动学生的潜在造型能力。
2)纳吉的预备课程教学
纳吉(图 1.11),是 20 世纪最杰出的前卫艺术家之一。他在学术上对表现、构成、未来、达达和抽象派兼收并蓄,以各种手段进行拍摄试验。其最为突出的研究是以光、空间和运动为对象。他曾以透明塑料和反光金属为实验材料,创作“光调节器”雕塑。其代表作如图 1.12—图 1.14 所示。

▲图 1.11 纳吉

图1.12 《工厂风景》(来源:纳吉)

图1.13 《构成》(来源:纳吉)

▲图 1.14 《匈牙利的菲尔兹》(来源:纳吉)
纳吉教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把握线条、影调、空间等形式要素之间的关系。这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仔细研究周围的物体,从中找出不被人注意的形式和设计。他鼓励学生利用投影的造型,使其成为安排画面的一个因素。他还建立了以均衡为重点的训练科目,用木材、铁皮、玻璃、铁丝和绳索组成复杂的形象,使学生领会空间和重量的平衡感。他提倡用建筑的立体造型进行基础训练,采用多种材料构成空间,尝试在视觉上把握整体。
1933 年,纳粹关闭了包豪斯学院,教师们被驱逐到其他国家。纳吉在英国短暂逗留后,于1937 年移居美国。纳吉把包豪斯的理论和教学观念带到了美国,并在芝加哥创办了一个“新包豪斯”,这就是后来的芝加哥设计学院。
3)约瑟夫·阿尔贝斯的造型基础教育
与伊顿和纳吉进校方式不同,阿尔贝斯是以技工的身份在包豪斯学院学习后留校任教的。从 1932 年开始,他就在玻璃画车间进行技术指导,后来成为非正式的预备课程的教师。
阿尔贝斯从事的是以材料为主的基础工艺教学,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材料的基本特性和构成原理。阿尔贝斯教授课程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学生要以尽量少的工具完成工作;二是使用材料要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从伊顿、纳吉和阿尔贝斯的基础课教学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师教学的侧重点有所差异。伊顿偏向普遍的对立理论,纳吉从构成、动静、均衡和空间的观点出发,设立了以均衡为重点的训练科目,阿尔贝斯则是进行材料和技术研究的工艺教学。正是包豪斯学院这种从多方面进行的基础课教学,使学生们的学习更加多元化,为全球设计教学奠定了基础。
1.3.3 包豪斯学院的世界影响
20 世纪 30 年代末,包豪斯学院的主要领导人和大批教师、学生因躲避欧洲战火和政治迫害移居美国,并把他们在欧洲进行的设计探索和欧洲设计思想带到了新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的依托下,包豪斯学院生根发芽。一些主要教员创立了“新包豪斯”,他们在美国各大高校任教,形成了新的设计风格——国际主义风格。
虽然包豪斯学院存在的时间不长,却对现代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基础设计教学中的三大构成可追溯到包豪斯学院的基础课教学结构的平面和立体结构的研究、材料的研究和色彩的研究上。包豪斯学院对设计的功能化探索和现代主义设计面貌的教育,依然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