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计划是项目执行的节拍器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大家或许都经历过以下几个场景。
案例一:销售和客户签好了合同,产品迟迟没法交付,销售抱怨硬件研发团队太不靠谱
大家去饭店吃饭,点了菜等了良久,却迟迟不上菜,心里急得好像热锅上的蚂蚁。产品交付延期给客户的感受就是如此,销售催你“赶紧供货啊”。如果项目正常进行,时间是来得及的。可是,由于碰到了不少技术难关,需要花时间才能攻克。你还有好多问题没有解决完,这时后悔当初不应该把计划排得这么理想化,没有考虑到一些可能碰到的技术难题,没有给技术攻关预留时间。项目中一个难解的技术问题就导致这个计划无法达成。客户催,销售着急,可你也没办法。项目延期导致公司违约,导致丢客户甚至赔偿。
案例二:硬件已经回板,软件没有准备好,调试工作迟迟开展不了
项目进度紧张,等着设备抢占市场,硬件工程师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了PCB投板工作,还加速完成了单板加工,第一批单板产出时间比原计划早了两周。单板回来了,发现负责底层软件开发的同事还没有完成调试软件的准备,基础模块调通花了整整一周时间,大家都在等待中,这一周测试活动都没法开展。硬件工程师心里急,那些省出来的时间都是团队成员辛苦努力的成果,可在单板调试这里阻塞延误了一周,太可惜了。究其原因,硬件和软件的计划没拉齐。
后来,我们的团队在制订计划时,重点对产品开发中的耦合关系进行核对,什么时候原理图完成开展PCB设计工作,什么时候加工好的电路板能够回板,软件什么时候能提供可以用于测试的软件包,试制验证BOM什么时候能稳定,这些都是重点讨论的内容。
案例三:计划过度细致导致费时费力,又没法指导工作
由于5个月内一定要把产品交出来,老板对你负责的项目非常重视,他自己来审核项目计划,你把准备好的计划拿出来给他看,他觉得不太满意,给你提了新的要求:“小明,这个项目对公司很重要,提前一天都是有价值的,你这个计划还是太粗了,尽快拉大家再讨论一下,我们的计划一定要细化到‘每一天做什么’,要以‘天’为颗粒度制订计划,并坚决执行。”对这个任务你直挠头,不过老板的命令一定要执行,于是你连夜拉着团队成员把计划进行拆解,终于排出了细化到150天每天干啥的工作计划。可项目一开始就发现问题了,计划颗粒度太细了,绑住了工程师的手脚,很难执行。项目开始的时候内外部环境条件变化很大,项目计划需要修正的地方很多,一个过分细化的计划,每次调整耗时耗力。最后这个“精细”的计划被束之高阁,大家都觉得之前排的计划好用,时间颗粒度合适,利于指导小团队执行,可以在周例会上对齐刷新。有些任务大家一致认为特别关键,就在关键任务开始前针对性地细化拆解。
总结以上几个案例,项目有序开展就是靠项目计划指引,计划是项目的节拍器。计划首先要可执行、可达成,可以按照承诺的时间点交付;要在各团队耦合节点上充分进行讨论,执行时预先做好准备,避免因为互相之间的等待消耗时间;制订计划一定要分层分级,逐步明晰,不要追求项目一开始就能设计一个完美精细的计划,我们要在保证方向正确的前提下,逐步调整计划,以利于团队执行。做一个好的计划有很多技巧,后面的章节我们会详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