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调研
——到基层一线调查分析的能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工作方法,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可以说,善于调研,并且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开展真调研,是写好公文的必备能力和素质。
首先,调查研究是正确认识社会、了解实际情况的基本方法。真实情况在基层,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是了解不到的。的确,很多事物如果仅从表面上看,是看不到真实情况、看不出内在逻辑的。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能让我们了解最真实的情况,进而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有一次,我到基层调研,一位乡镇负责同志对我说:“欢迎你们来调研,有的情况,你们不来,我们无法向上反映。因为这些情况只能说,不能写在文件里。”紧接着,他向我介绍了关于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等方面的情况,这些情况与我们掌握的有一定的差别。听了有关方面的介绍,综合调研了解的情况,我们对该项工作的实情掌握得更加精准了。
其次,调查研究是服务科学决策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决策和政策的制定不是靠公式推算出来的,也不是凭空“想当然”编造来的,而是源自对实际情况的透彻了解和分析研究。只有通过深入农村、工厂、学校等实践一线,向群众求教,广泛听取意见,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汇聚民智、顺应民意、赢得民心的管用措施。
比如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在官网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长江十年禁捕,共计退捕上岸渔船11.1万艘,涉及渔民23.1万人。
如何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这些“洗脚上岸”的渔民下一步如何生计转型,如何稳得住、能致富,社会十分关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通过调查研究,深入摸清情况,找准关键问题,提出分类分批推进渔民上岸生计转型、织牢上岸渔民基本生活保障网、围绕渔民生计转型做好产业链延伸等十余条具体建议,为妥善处理渔民生计转型和促进发展致富发挥了重要参考作用。
最后,调查研究是领会领导意图和捕捉领导闪光智慧的重要方式。领导的一些闪光思想、智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很多是在调研考察中,领导的思想火花与基层实际一经“碰撞”,便如石击水激起千层浪,闪烁出不少真知灼见。经常跟随领导调研,往往能快速领会领导的意图,提高文稿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有一次,我跟随领导到长虹集团调研。在调研即将结束离开时,看到楼外墙上“长虹”这一Logo时,领导对大家说:“长虹、长虹,长长的彩虹,你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很多技术全球领先,如彩虹一样鲜艳夺目。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彩虹虽美却易逝,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竞争博弈的大势,更要做长久的彩虹,推动科技创新永立潮头、永远争先。”这一番精彩的话语,赢得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也让我们对领导的关注点有了更好的把握。
提升调查研究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
1.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立场坚定
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作指导。
2.秉承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确保真实准确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道听途说,不走马观花,不搞作秀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真正下深水、做实功,探究真相、摸清实情、抓住本质,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3.强化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确保完整全面
经济社会发展不是静止的,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在调研分析时,善于以点带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摸清事物内在逻辑,避免片面、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