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借鉴
——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的能力
多年前,《华商报》有一则新闻,说的是开封市副市长的讲话中竟有“构建和谐平安漯河”的字眼,网友戏称为“开封指导漯河工作”。后来经查,原来讲话稿是一位文字雇员写的,事后这位雇员被辞退。这种照搬照抄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教训深刻。
从事公文写作的朋友,大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可否认,善于借鉴,能让我们开阔思路、开拓视野、发散思维,继而推陈出新,实现文稿写作质量的飞跃。
对于文稿写作中的借鉴,我的体会是:
1.坚持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坚决避免机械照搬
文稿写作都有其内在规律,虽然文种、格式、内容、举措等不同,但思路、逻辑、结构、角度、语言可能是相通的。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别人的文章,触发自己的灵感,开发自己的潜能,启迪自己的思路,结合实际加以创新。这样一来,就会让我们的思路豁然开朗。
2.坚持广览博收、融会贯通,坚决避免消化不良
注重日常积累,善于从各种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取国内国际关于本地本行业的发展趋势、政策动态、最新观点,以及好的经验做法和政策举措等,大量收集资料,并抓住时机深入实地考察调研。在此基础上,认真学习、消化、吸收,结合自身实际加以改造、整合和提升,变成为我所用的东西,变成推陈出新的东西,力求“尽百家之美,以成一人之奇”,决不能不动脑筋、生搬硬套,造成消化不良、贻笑大方。
3.坚持虚怀若谷、见贤思齐,坚决避免盲目自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始终保持学无止境的态度,对别人的好文章,怀着诚恳之心,从文章的脉络、结构、观点、词句、语气等方面,深入学习研究,品其文、揣其意、悟其真,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在实际运用时,上下结合、内外结合、古今结合,因地制宜创新创造,把上级精神地方化、外地经验本土化、过去的东西时尚化,进而精进自己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