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第四环:修改润饰
俗话说:“文章不怕千回改。”修改润饰是成就佳作的必由之路。对于文秘人员来说,我们知道“文无定法、文无第一、文无止境”。所谓“文无定法”,就是写文章没有固定不变的模板,写作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所谓“文无第一”,就是文章写得再好的人,也不敢自夸自己的文章是天下第一,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总能找出其中可以完善的地方。所谓“文无止境”,就是文章永远有修改提升的空间。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以平常心对待文章的修改,对待他人的修改意见,甚至对待领导的批评意见。因为这些修改或批评是帮助我们不断完善、打造精品佳作的必由之路。
且看那些经久不衰、传颂至今的经典佳作,大多是历经多年反复修改形成的,这些作品费尽作者几年、十几年,甚至一生的心血。
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其作者曹雪芹为了完成这部巨著,可谓费尽毕生精力和心血。晚年的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这部作品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仅从《红楼梦》这部巨著的书名看,就可见其修改之艰辛。《红楼梦》最开始的书名并不叫“红楼梦”,而是历经五次修改后才成为现在流传的《红楼梦》。
《红楼梦》最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是位石头谜,他画过石头画,写过石头诗,对石头偏爱至极,于是以石头开篇,在这个版本里主人公贾宝玉不再是神瑛侍者,而是一块石头,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顽石,被丢弃在青埂峰下,后来身入红尘,经历了悲欢离合,世态炎凉,一直到顽石归天,全书结束,就是写一块顽石的故事。
第二次修改,因空空道人更名为“情僧”,所以把它改作“情僧录”。第三次修改,吴玉峰将《情僧录》命名为“红楼梦”。第四次修改,东鲁孔梅溪又给予“风月宝鉴”之名。第四次修改,才改为现在熟知的“红楼梦”。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如何对待文章的修改?
1.虚怀若谷、主动求教
始终抱着向他人请教学习的心态,把自己的作品当成一件工艺品,把别人的修改意见当作雕刻刀,虚心接受、辩证吸纳、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成就自己的艺术精品。
2.避免差错、减少失误
文章修改的过程,既是从文字上修改完善,又是思想上的完善和丰富。公文代表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企业的形象,不能马虎。文稿写好之后反复修改既是提高质量的需要,又是避免差错的需要。比如某地的公文中把“湖南张家界”错写为“湖北张家界”,形象遭大损,教训之深刻。
3.自我反思、吸取教训
对他人提出的文稿修改意见,或领导提出的批评意见,反思其问题根源,坚决避免类似差错发生。当然,对于别人的意见建议,也要加以辩证分析,即便所提的意见不正确,我们也要先表达感谢再与之探讨,切莫因文稿伤害了感情。
关于文稿修改润饰,后面将专章详解,这里暂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