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方法,阐明“共产党为什么能”
为什么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能担负起历史性跨越的重任?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共产党宣言》中阐明了“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个真理,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前进方向,对于今天来说同样具有指导价值。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四个角度阐述了无产阶级地位和受压迫程度,由此提出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由于它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如何才能获得彻底解放?对此,《共产党宣言》给出了确切的答案,那就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那么,无产阶级能不能先解放自己再来解放其他人?根据日常经验,很显然,如果连自己都受束缚不得解放,还怎么解放别人?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是在人类解放的道路上,这是所谓常识的谬见。乍听之下似乎有理,但它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幻想而已,仔细推敲就难以成立。最先爬上岸的人很难再去救第二个人,因为他知道其中的艰险,因此,这种“先解放自己再去解放别人”的承诺是完全靠不住的。历次农民起义,一部分农民解放了自己,这些人坐上龙椅,也只是改朝换代而已,大部分农民还是得不到解放。
这种事例比比皆是。我们总见过公交车或地铁拥挤时的场面,但凡叫得最响的都是没挤上车的,催着往里挤,不要堵在车门口;反观每一个侥幸上车的,却很少有主动往里挪的,更倾向于保持里外失衡状态。此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所谓“先解放自己再去解放别人”是空头支票,是不足信的。政党选举也是如此行径,上台之前的各种承诺都会打折,甚至完全不兑现。美国政治史上的分肥制更是臭名昭著,庆功论赏,肥缺美差总是就着沾亲带故的人来,反之,人一走茶就凉。古今中外这种政治周期律很难被打破。
无产阶级从中吸取到的历史教训是什么呢?无产阶级的地位和处境决定了无产阶级作为解放者,要自觉地成为最后的被解放者,不被各种政治势力诱惑,才能最终获得解放。无产阶级绝没有可能首先解放自己,不能对此抱有任何侥幸心理或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天上掉馅饼,或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如果无产阶级政党也宣称无产阶级首先解放自己,并开展这项运动,那它跟任何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没有任何本质区别。在已有的固化了的社会分层结构里打转,革命是不可能彻底的,最终结果是一小部分新贵获利,而不是整个无产阶级的解放。还是有人处在社会最底层,受压迫最深,整个无产阶级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蛋糕”(社会资源)怎么分才算公正合理?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都有各自的标准以及预设结果,难以让所有人满意。千百年来如此这般地争来争去,对于分配结果却毫无改善,反倒鼓励人们抢占先机,甚至“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那么,到底有没有公正合理的机制呢?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认为公职人员能够而且必须充当公正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的角色。 但是,公职人员怎么可能做到呢?由于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因而是不可行的,完全是编织起来的美丽幻想。马克思对这个结论的否定就体现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当中,这也是他写作这一手稿的基本出发点。与此同时,马克思又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内核,即必须要有人充当这样的角色,但它显然不是公职人员。马克思最终找到的是无产阶级。唯有觉悟了的无产阶级才能真正承担起历史的重任。
何谓觉悟了的无产阶级?就是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以及所处的特殊社会地位,认识到只有着眼于全人类的解放,自身才能最终得到解放。这就是历史辩证法对无产阶级提出的政治要求。无产阶级既是解放者,又是最后被解放者。无产阶级政党就是这样一种领导力量,在风起云涌的阶级斗争中、在消除了各种幻想之后,无产阶级政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得到锤炼,淬炼成为以天下为己任、大公无私的党。
是故《共产党宣言》以恢弘的气势发出最庄严的承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这是跟所有资产阶级政党最大的区别。“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言之就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领导干部不论位置多高、权力多大,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无论是在无产阶级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无产阶级政党都不能背离上述原理和原则去行事,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任何私心杂念都会背离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更不要说背离这些原则。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来谋取特殊利益,背弃党的性质和宗旨,既不能给无产阶级谋利益,也不能给全人类谋利益,注定要被人民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