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个代表”引航向
淬火成钢,党旗高扬。在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理论指导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在引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中表现出了鲜明的先进性。这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依托这一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克服了内外部诸多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新的历史方位下,聚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党要继续保持与发扬党的先进性,团结人民造就磅礴力量,带领人民铸就历史伟业。
(一)“三个代表”是党百年风华正茂的制胜密码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失去了先进性也就丧失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色。作为一个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决不是反映群众的一般水平,而是驰而不息地带领群众前进。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积极发挥自身先进性,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成就。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做到了依托自身先进性质,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求变,主动应变,与时代同行。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被实践所检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建国强国的根基。早在抗战时期,党就将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组织起来,由边区政府专门成立生产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制定的财政经济工作总方针和各项具体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和经济建设,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过渡时期,党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以生产关系的变更促进生产力发展,“一化三改”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农业、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党把握住了历史发展大势,抓住了历史变革时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这一伟大决策使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带动整个社会生产领域发生革命性变革,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全面的整体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贯彻了新发展理念,特别是将创新发展摆在突出地位,强调以创新引领先进生产力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科技投入力度空前,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基础研究经费增至10年前的3.4倍;创新主体不断壮大,研发人员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3万家;这10年,自主创新成果喷涌,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等取得重大成果,党依靠自主创新取得了非凡成就;党强调坚持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增强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经济迈上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基本,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这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一直将先进文化建设融于奋斗征程中。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选择先进文化,并沿着先进文化所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进的历史轨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提出要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对此,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党领导的中央苏区文化运动、蓬勃兴起的延安文艺运动、欣欣向荣的抗日根据地文艺运动等,都是为了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所作出的积极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党提出了包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方针和原则,在这些思想、方针和原则的指导下,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又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这使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艺术事业呈现出了空前繁荣的新局面。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命题,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不懈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这体现在,党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出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明确了伟大建党精神等等,这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大党的朴素情怀。首先,党坚持为人民解放、自由而战。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之时,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动和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其次,党坚持为保障人民温饱而奋斗。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身份转变,面对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困难等重重考验,中国共产党勇于担起历史重任,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之中,大力恢复和发展经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政治地位。改革开放后,党以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活力的体制保障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最后,党坚持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而勇毅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秉持党的根本宗旨,积极回应人民诉求,不仅带领中国人民打赢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战,而且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得到了全方位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百年历史表明,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2020年7月,哈佛大学发布了一份名为《理解中国共产党韧性:中国民意长期调查》的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普通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满意度已超过93%。
(二)透彻理解“三个代表”的深层依据
真理的力量穿越时空,伟大的事业薪火相传,思想的光芒照亮前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呢?其根源在于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根本指导思想其本身具有先进性,这就决定了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的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同时,保持党的先进性也是党践行初心使命、应对一切风险挑战、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必然要求。
以发展先进生产力引领社会进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唯物史观科学揭示了生产力在整个社会结构及其变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即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进而提出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根本标准,但是先进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不是自发实现的,必须依靠一定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本身是现代生产力的产物,因此成为这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于无产阶级这一特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明确指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 可见,无产阶级自诞生起就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中国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党自然而然地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大力发展生产力,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我国仍然面临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社会先进生产力也是我国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因此,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承担起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重任,积极引领社会与时代的进步。
发挥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代表先进文化的内在根源。马克思主义认为,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反作用。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马克思主义不仅强调重视发挥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并且它所实现的哲学变革自身成为先进社会意识的代表,而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文化指导下建立的政党,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体系,是当今世界先进文化的代表,所以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和先进文化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就内在地规定了自身的先进性,本身就具有能够引领先进文化发展的优秀基因,所以党能够代表先进文化。可见,中国共产党自身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是其能引领先进文化的根本原因。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必须掌握文化领导权,引领先进文化发展,这根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其最终目的就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文化代表着一种态度、思想观念、价值观和信念,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完成这一伟大使命,就势必要求文化不断进步,以文化力量、文化认同来巩固政治领导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文化支撑。所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旗帜,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始终发挥文化建设的感召和引领作用。
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其最高目的就是为人类求解放。《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可见,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之源。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它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党一直都将人民作为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三)坚持以“三个代表”开辟发展新境界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新时代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时代。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如何推动党的事业行稳致远,关键在于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而把握与遵循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悟与领航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牵引党和国家事业的三条主线。新的历史方位下,唯有做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才能使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大党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不断地开辟发展的新境界。
第一,发展是我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党的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尤其是要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已精辟地指明这一点:“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目前,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高质量发展,所以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是重中之重。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必须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创新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总之,党要不断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发展先进文化首先要将着力点放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上,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求我们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神铸魂,汇集起强大精神力量;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明交流,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等等。通过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第三,“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党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进行各项工作。首先,要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还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以制度保障人民民主参与的权利,保证人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人民群众自觉、自愿、积极地参与到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全过程。其次,要坚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以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目标,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最后,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建立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认真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实事,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百年风华正茂的基因密码和动力源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旧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不懈奋斗,但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征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保持和发扬党的“三个代表”的先进性,为党的百年探索保驾护航,为强国逐梦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