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党章明确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十五大的历史性贡献。党的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并强调,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作了深刻阐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1999年,宪法修正案正式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 。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他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主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经过30多年的建设,我们仍然没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邓小平指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邓小平理论紧紧抓住这一基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
邓小平理论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释,一是强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领导我们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二是指导我们党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根本任务,制定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是突出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领导我们党有步骤地开展各方面体制改革,勇敢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四是反复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五是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指导我们实现香港、澳门平稳过渡和顺利回归,推动海峡两岸关系打开新局面。六是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领导我们党及时调整各方面政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良好外部环境。七是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充满新的生机活力。
邓小平理论指导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邓小平理论是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