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生态圈的时空变换与价值转场
@消费互联网的“红海逆袭”
互联网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发生了无数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事件,我认为最值得铭记的是三个烙印:成就了消费互联网,哺育了产业互联网,奠基了智能互联网。在2022年这个时代节点上,中国互联网价值正在发生转场!
2022年8月8日和8月16日,网民注意到了搜狗搜索App和搜狗游戏中心停止服务的公告,加之此前搜狗地图、搜狗阅读、搜狗借钱、搜狗号等多项业务的关闭,意味着曾经表现还比较亮眼的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谢幕。无论这背后有多么复杂的原因,本质上是拥挤的消费互联网赛道价值转场的一种体现。
在中国接入互联网的28年里,网络基础设施、互联网普及率、渗透率连年快速提升,互联网公司成长和网民数字化生活丰富多彩,构成了中国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网络大国的图景。
在最近的十年周期里,围绕网络化、平台化,中国互联网出现了应用爆发期和规模用户转化为流量财富的红利期。社交媒体、网约车、共享单车、社区团购、移动支付、在线教育、直播带货……资本的癫狂型“烧钱圈地”,把争夺互联网入口和用户的竞争搞成了一场接一场的血淋淋的战争,进场和离开同样频繁、消亡和新生天天上演,不足10%的存活率“血拼”,让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血脉偾张、凌空起舞。在资本的混沌式创新中,一天“烧掉”几亿元的疯狂“烧钱”争霸大赛连连上演,如共享单车ofo三个月“烧光”60亿元之类的,希冀靠超常规价格补贴方式实现一夜暴富的神话,盲目扩张,生死博弈……成千上万企业的创业投资,在赢家通吃的法则面前灰飞烟灭。2018~2021年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消亡最多的一个时期。一度被资本带偏了的互联网节奏和方向,揭示出消费互联网赛道的拥挤和创新匮乏。
监管权杖的落下对无序扩张和垄断、信息安全隐患说“不”,为互联网平台降了温。2022年行业开始“脱虚向实”,野蛮生长周期结束,历经遍地哀鸿的残酷之后,觉醒的互联网开始冷静下来。
当下经历了“血拼”的互联网赢家如何行走?
微信公众号“奇偶派”2022年8月22日发布文章《周期理论看互联网》,分析了当前中国互联网行业三大变现能力最强的细分赛道——互联网广告、电商和游戏里典型公司近半年的业绩数据,以及历史周期中广告、电商与游戏行业的发展曲线,并总结当下互联网行业所处阶段的特征:以字节跳动、快手和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广告大厂、广告行业仍在增长,但增速已整体放缓;淘宝、京东、拼多多这样的互联网电商公司、电商行业有增长也有下降,主要是线下供应链与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受影响较大;以腾讯、网易和三七互娱为代表的国内游戏公司、游戏行业仍在增长,受到的影响最小。互联网行业只是从原先的“烧钱”跑马圈地,逐渐调整为缩小规模寻求利润增长的新阶段。
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的中国消费互联网行业已经相对饱和,没有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逆袭,短期内大概率是高风险赛道。
当然,“奇偶派”的分析没有涉及中国消费互联网行业的另一面,那就是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公司同时注重科技研发,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科技创新成果。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这些领域也有领先的布局和成果。这些成果标志着中国互联网骨干企业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整体迭代开始呈现,以信息连接为主体的消费互联网时代翘楚的重心开始转向赋能数字化转型,助推中国产业互联网赛道整体进入加速周期。
@产业互联网的“蓝海跨越”
2012年,全球工业设备制造业龙头美国通用电气(GE)董事长伊梅尔特首次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正是这个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优化、提升机器运营效率的理念,开启了世界制造业数字化革命。
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许多人眼里的制造业是一种以机器、设备、油脂和钢屑为代表的陈旧事物,而现在突然变成了某种恰好符合这个以软件、互联网、机动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摩登时代的事物。”德国工业4.0专家乌尔里希·森德勒(Ulrich Sendler)对工业4.0概念做出的这个本源性描述对世界工业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同时预测:“到2030年,互联网和其他服务联网的系统将使所有行业实现智能化,并取代传统的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产品。”
就在这个时期,美国发布“先进制造伙伴计划”(2014年),中国制订“中国制造2025”计划(2015年)。德国、美国、中国的战略核心都是围绕把握先进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潮流,而目标分别是“保证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实现在未来先进制造业中的领导地位”和“跻身世界制造强国行列”。2017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可以说,那时中国工业互联网赛道就已正式开启。
对企业家而言,梳理全球工业互联网思想源流的价值在于消除认知和行动之间的阻隔。企业家应该认识到:不同于消费互联网由资本和互联网企业主导,产业互联网是由政府主导的国家大战略。这一轮革命性的全球先进制造业竞争不仅仅将重构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更重要的是将导致企业重构组织管理、生产模式、商业模式、人力和财务管理理念等。换句话说,工业互联网将重新定义传统产业。
当然,产业互联网的成长周期相对较长。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基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技术平台赋能是支撑,其核心不仅仅是解决制造业的效率效能效益,更重要的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5G、AI、边缘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生产过程中所有要素的连接、整合、重构,培育形成新模式、新业态,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
以工信部2022年7月发布的数据和其他可信来源数据,可以初步勾勒出中国工业互联网目前的真实图谱。
中国工业互联网初步建成位居全球前列的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工业互联网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150多家平台连接的工业设备数超过7900万台、工业App数量28万余个、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12.6万家;建成代表全球智能制造最高水平并被世界经济论坛(WEF)评定为“灯塔工厂”的样板企业37家(占比超过1/3,总数位居世界第一);“5G+工业互联网”在10个重点行业建设项目超过3100个并形成了柔性制造、远程设备操控、AI机器视觉质检、无人工厂等20个典型应用场景。
从见诸网络的公开信息可以看到,在物流行业,数字射频技术被广泛应用,机器分拣速度和精度大幅提高;在钢铁行业,数字车间引入5G网络,一举实现天车作业的远程操控,综合效率大幅提升;在家电行业,工业互联网联手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提高了产品缺陷检出率,而且降低了人力成本。
在由亿邦动力主办的“看见数字化价值-产业互联网大会”上,国联股份创始人、总裁钱晓钧在演讲中以“蒙达钛业”为例,用数据说话。经过国联股份辅助数字化改造,“蒙达钛业”的产能提升了12.5%,产品不良率降低了10%,总体运营成本降低了10%,人工成本降低了3.7%,库存周转提高了60%,采购成本降低了5.7%,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了33%。
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产业互联网已迈过起步期,正在进入快速成长期,这个尚处于非激烈竞争阶段、市场容量十多万亿元的蓝海市场赛道,仍面临工业软硬件自主创新水平有待提升、设备互联互通难度较大、深层次应用不够丰富等问题。
尽管如此,支撑产业互联网乃至数字经济体系的算力网络已经形成,中国算力规模和水平已居全球前列。在业界率先提出“算力时代”论断的中国电信前总经理李正茂鲜明地主张“算力就是生产力!”,并通过探索“云网融合”实践,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加速向“算力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可信化”发展演进。
基于以上分析,可得出的基本判断是产业互联网商业价值链处于蝶变期。需要借助产业互联网蝶变期机遇以满足“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价值创造”三大需求的企业家,应基于这个风口优化战略、调整应对策略,尽早实现“蓝海跨越”。
可以设想,当物联网实现连接一切可以连接的人和物的时代即将到来时,当O2O(线上到线下)加速开启新商业模式裂变式增长成为常识时,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成为每个人都离不开的生产生活资源时,当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加速迁徙演进时,当互联网解构几乎使每一个产业都呈现出泛互联网化的特征时……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应接不暇的互联网经济时代!
@智能互联网的“星辰大海”
伴随着5G、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一个万物智能互联的时代——智能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
从技术和应用迭代演进的逻辑来分析,以数据、算法、算力为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系为智能互联网时代奠定了基础。
换一个视角来看,如果说“高级自动化”是目前能看到的工业互联网的日常形态,那么智能互联则是人工智能赋能互联网而出现的全链条升级形态。可以预见的是:这个趋于以人为核心,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型技术系统,与各种丰富的应用场景相结合,将推动更智能的机器、更智能的网络、更智能的交互,创造出更智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生态系统。
观察互联网演变的进程,科学界和企业界的认知趋于一致,那就是互联网已然发生了三次革命性拓展。
第一次是“信息互联”时代,是信息与人的连接,通过网站、网页、App实现信息流通的多元化和普惠化;第二次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平台与传统产业渐趋融合,承载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数字化转型,并加速形成数据、算力等新型生产要素体系;第三次是正在扑面而来的“智能+”时代,这个由人工智能、5G、物联网为引擎的时代,让设备、网络、交互变得智能化进而改变社会,使“人”这个社会主体得到更新颖、更丰富、更高效的生活。
从产业链视角来看,智能互联网将至少从以下三个层次颠覆性地塑造新的商业范式。
第一,社会形态将被智能化信息技术重塑。未来的智能互联网将加速现实的物理世界与虚拟的数字世界的深度融合,绝大多数行业的组织架构、商业模式、竞争法则、利润规则等都可能发生改变。
第二,将为颠覆性数字服务商业模式场景化开发提供更适宜的生态。人工智能通过对物联网系统提供的感知数据进行关联和分析,使数据驱动型应用场景得到爆发式增长。交通物流、工业制造、智慧城市、医疗保健、公共安全、文化娱乐等领域,广泛应用智能监控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远程诊疗技术、写作机器人等,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场景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加速。
第三,以幸福感获得感为主导的生活服务新范式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商业创新将更依赖和聚焦于人的位置关联而展开。以人和智能移动终端的紧密融合,从时间和空间、虚拟和现实等多个维度出发,更智慧地捕获分析人的活动位置、关联需求,更智慧精准地服务人的个性化、多元化生活,使以往以IP为核心的模式产生动摇,进而派生出意想不到的商品与服务交易模式。智能家居、在线游戏、智能穿戴设备、数字孪生、生活服务机器人、AR/VR/MR以及更为复杂的元宇宙都将借助“智能+”提供的技术条件快速升温。
智能互联网将成为引领经济和生活升级与变革的核心引擎。诚然,在智能基础理论、高端人才、核心算法的关键技术方面,中国与领先国家仍存在很大差距,应用场景还不够丰富稳定,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在智能技术产业领域具备与世界并跑甚至局部领跑的条件,所有与此相关的变革都将为丰富多元的创新型商业赛道提供支撑。
“智能+”趋势攸关中国经济和科技的未来命运。
对行走在科技赛道上的企业家而言,智能互联网时代的财富空间恰如广阔无边的“星辰大海”。
吴军博士在其畅销书《智能时代》中有一段深情的描述:“在历次技术革命中,一个人、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可以选择的道路只有两条,要么进入前2%的行列,要么被淘汰,抱怨是没有用的。至于当下怎么才能成为这2%,其实很简单,就是投身智能革命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