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于一尊的神权政治
教宗——我们俗称为教皇,自以为是彼得的传人,又能代表彼得说话,也就是有代表耶稣发言的权力;耶稣既然是神的儿子,而且奉神的命令到世间传播唯一信仰真神的宗教。于是,三个弯一转,教宗的意见就等于上帝的意见了。这是一个神权政治和世俗政权同存,而又凌驾在世俗政权的体系。那些世俗政权,由“蛮族”部落体制演化成神圣罗马帝国,帝国之内有大大小小的封君,这些君主基本上都是没有丰富知识的武人,他们的属下也并不是专业的文官,不外是一些武将和家中的奴仆转化成的官员。大多数的封君,还必须依赖教士兼任文官,很多地方的大主教就相当于当地封君的丞相。
这样的神权政治,除了基督教理论以外不会容许其他的思想出现。独断的思想正如独断的信仰,长久演化以后,不会再有自我更新的弹性,而且会依仗政治权力压迫和排除不同的信仰——天主教会对异端的惩罚十分严厉,有任何与公教教义不同的主张,轻者排斥,重者当作罪犯,异议分子不是被压迫得忏悔改过,就是面临死刑。天主教会以为这个有上帝做后盾的铁桶江山会世世代代传下去,而执政者当然更是利用信仰的神圣性掌握权力,滥用权力,胡作非为,揽权私用,其行为不堪入目,也不堪在此叙述。
宗教战争和由此引发的文艺复兴,使欧洲的文化界忽然重新发现希腊—罗马的古典世界,其中有自由,有人性,有理性。于是,在文学和艺术方面,都开始了表面上是为教会服务,实际上却是宣扬古典传统的工作。教堂里面的绘画和广场上的雕刻,主题是宗教,表现的却是真实的人生。一些以朝圣或形容神迹为主题的故事,隐含了许多为了信仰而不惜挑战权威的故事。
基督教是由犹太教衍生而来,两家的经典共有今日基督教《圣经》中的《旧约》,其中有很多篇是大小先知的训谕。这些先知大部分是边缘人物,有的是牧羊人,有的是在山洞隐居的隐士,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虽然没有隐居,但并不具有社会地位的人物。先知们往往以自己得到的神谕,严厉地批判犹太教里掌权的思想,比如法利赛人 [1] (律法师)的律法,或者有关礼仪的行为规范。有些先知甚至挑战犹太人选民的说法,指出上帝是所有人的上帝,不是犹太人独有的真神。先知的训谕扩大了犹太教义的范围,也将部落神的耶和华转变成世人共同尊奉的上帝。神谕的神圣性,远远超出以犹太人为选民的范围。

《圣经·旧约》
《旧约》是基督教与犹太教共同尊奉的经典。图为《圣经·旧约》阿勒陂手抄本,这是现存最古老的希伯来文手抄本复刻版。
耶稣基督本人,如果没有后来基督教的扩张,也许只能成为许多先知中的一个。他是没有社会地位的穷人,但他勇敢地指责宗教当权派的荒谬行为,指责他们假充仁慈;他也在庙堂里面鞭打亵渎庙堂的小贩和在庙堂中赌博的人们。当时犹太国已经被罗马征服,但犹太人的律法和礼仪在当地还占有权威地位,他对犹太教当权派的指责被这些人认作对罗马政权的反抗,要求罗马的总督逮捕耶稣,罪名是他自以为是犹太人的王。但是,耶稣基督自己说,我的国在天上,不在人间,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各自分开。耶稣基督的作为,毋宁说是以直接从上帝那里得到的启示挑战宗教和政治的权威。这种作风,当然是和天主公教会自以为是政教合一的权威的风气截然不同。
[1] 法利赛人 希腊语Pharisaios的音译,原意为“分离者”。前2世纪至2世纪犹太教上层人物中的一派。强调保守犹太教传统,反对希腊文化影响,主张同外教人严格分离,因而得名。曾在耶稣的时代很流行,但过于强调摩西律法的细节而不注重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