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神权主导下的中欧和西欧
倒是中欧和西欧,并不是罗马帝国主要的发展方向,但在“蛮族”大批入侵的时候,中欧和西欧是“蛮族”分布最多的地方。那些分别占领各地的部落,还是保存了长途迁徙和战斗所形成的好战传统。同时,他们在基督教的驯化之下,敬拜上帝,对基督教会的公教秩序十分服从,在虔诚的信仰以外,他们并没有机会学习旧日希腊—罗马传统的古典文明。因此,在西欧与中欧,许多所谓异端信仰,也就是当地居民的宗教,和“蛮族”的固有信仰都被编入基督教会的礼仪之内。例如,冬至的庆祝,转变成耶稣的诞辰;春分的庆祝,转变为耶稣的复活节。于是,这样的文明其本身的发展受到限制,毕竟公教秩序包含的内容并不十分丰富,乃是一种神权主导的信仰系统,社会伦理和个人品行也都是在礼仪与教规之下,就这样普及社会,而未必经过思辨的过程。

《基督复活》 法国画家伊拉斯摩·凯兰绘
西欧及中欧的原住民及“蛮族”的很多信仰都被融入基督教会的礼仪之内,如复活节就是由庆祝春分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长期居留在欧洲的“蛮族”,我们一向称为日耳曼民族 [1] ,他们进入欧洲以前,原来大多是住在里海、黑海和东北欧的各种印欧民族。在3世纪至4世纪,亚欧大陆的各处都有大批人群的移动。我们今日无法完全解释,是什么缘故使这些迁徙的族群离开本乡移往他处。气候条件似乎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在寒冷的北方,牲口大量冻死,草原萎缩,北方的人口不得不向温暖的地区移动。东方的中国,因此承受了一批又一批北族的侵入,而欧洲也接纳了一批又一批所谓的“蛮族”。西欧与中欧的原住民,其实大部分也是从外面移入的人口。例如,今天的法国在罗马时期被称为“高卢” [2] ,他们和今天爱尔兰的居民是同一来源,可能是在相当于中国汉初的时候逐步移入欧洲,这些人和中国历史上西域的“塞种人” [3] 大概是同一族类。这些新来的日耳曼族群,将同样是印欧民族的原住民推到边缘。前后两批新来的居民,共同构造了基督教文明覆盖的底层。公教秩序给了他们一定的行为规范,却并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动力进一步促进文明的发展。
[1] 日耳曼民族 北欧的古代民族。自称德意志人,凯尔特人及罗马人则称之为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同凯尔特人及当时其他原住民结合,成为近代德意志、奥地利、卢森堡、荷兰、英吉利、瑞典、丹麦、挪威等族的祖先。
[2] 高卢 古地名。主要是意大利北部波河流域,阿尔卑斯山以北广大地区,包括今法国等地的一部分。5世纪末并入法兰克王国。
[3] 塞种人 亦称“斯基泰人”,属于伊朗种人。他们是在今俄属突厥斯坦草原上“最早的伊朗国家”内保持着游牧生活的北伊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