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饥饿”与“营养”
——才干是你内心的召唤
自我探索可能是贯穿很多人一生的使命。为什么我们要苦苦寻找自己呢?在第一章中了解了罗杰斯的理论后,我们就明白了,原来是那个天生的“自我实现倾向”在驱动着人们寻找自己,寻找能发挥自己的最佳才干达到自我实现的途径,也可以说,发现自己的才干并承担起运用这些才干的责任是每个人的使命。才干如同生长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小花朵,如果不去发现它、培育它,给它以营养,它就会“饥饿”,就会营养不良。它会常常发出呼求,让你停下纷杂细碎的日常工作,倾听它的声音,倾听自己的内心。
我曾经认识一位美国硅谷的软件工程师,他喜欢古典诗词,爱听昆曲。在国内学的是文科,到美国留学获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却找不到对口的工作。迫于生计,转而申请了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成功转型成为软件工程师。解决了生计问题,购房买车,在北加州过上了令人羡慕的中产生活。然而,他自己却常常觉得人生有缺憾,觉得工作缺乏激情。渐渐人到中年,他当年的大学同学大部分已经成为本专业领域的中流砥柱,写专栏、出书,事业渐臻佳境。偶然回国相聚,叙述起来,彼此都是“围城”心境,国内同学们羡慕他在美国的蓝天与别墅,而他则在内心深处渴望能像他们一样告别编码,回到文字的世界。回到美国后,他决定行动起来。无法真正告别赖以谋生的编码,又要照料内心深处饥饿的文学“才干小花”,他成立了一个“读书小组”,把附近的几个文学爱好者召集到一起,每周聚会,分享读书心得,交流最近的个人诗词习作。这个小组很快吸引了更多成员,很多家庭还把孩子也送来参加,进行汉语熏陶。他自此突然对生活焕发出新的激情,对每一天的开始都充满了盼望。他也开始把一些感想和习作投寄给国内的中文期刊,偶有发表也令他非常开心。但他知道,他将无法像其他国内的同学那样著述丰厚,他也不再奢求如此。他重新为自己设定了新的人生规划,那就是把自己对文学的热爱转变成业余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努力把中国文学的美感传递给下一代美籍华裔的孩子们。他认为后者是一项非常有意义而且值得为之贡献一生的真正的事业。我很开心,他终于很好地照顾了内在的饥饿才干,并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找到了平衡。
我让他做了“优势识别器”,他的前五大才干分别是“成就、分析、追求、学习、专注”。回顾他的故事,虽然表面听起来更像是某种特定才干(比如音乐、美术、文学、体育,这些特定才干不在盖洛普关于才干的研究中,因为无论怎样特定领域的才干,如果没有其他能直接与结果和效能挂钩的才干,比如成就、专注等的驱动,先天才干都将如同“伤仲永”一样有始无终),对他而言是文学才干没有得到满足,但实际上,他能够有所行动并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找到“自我实现”感,则不仅仅是对文学的渴望。从才干的角度,我更怀疑是他的“追求”起了更大的推动作用。他能成功在美国找到工作步入中产阶层,是“成就”的驱动;能转了专业而快速入门,是“学习”和“专注”的贡献;而他最没有得到满足的、饥饿的才干是“追求”。他无法在计算机领域实现“追求”,因为坦白讲那不是他的优势领域。在他的故事中,他最后叙述的重点其实也不是他的文学作品能够发表,而是,他能够借此帮助下一代的孩子了解汉语言之美,使他们身在异乡而能“知己之所从来”,能认同中华文化。对自己在这一点的贡献上,他感到生命充满意义,生活充满激情。这其实就是对“追求”才干的极好诠释。“追求”才干就是要对他人、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证明我曾经来过这个世界。拥有“追求”才干的人,不希望踏着前人的脚步重复工作,而是希望留下自己的印记。他们不希望如泰戈尔的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而是更希望世界是画布,他曾经在上面留下独特的一笔。他证实了我的假设并完全认同这样的分析,并表达了他对盖洛普才干理念的由衷佩服!
所以才干是我们最深层的内心召唤。如果对应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那么我们的饥饿才干处在需求层次的哪个部分呢?按照马斯洛的理论,饥饿才干应该处在最顶端的一层,即“自我实现”层级。但实际上饥饿才干一直存在,只是在这个层级,人们才有精力意识到自己未被满足的、未给予足够营养的才干。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基本的需求是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这属于人的生存需要、温饱需要。第二个层级的需求是“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这是人对归属的需要,即要隶属于某种社会关系中,并能在自己从事的事情上取得成绩,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第三个层级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个层级属于“成长”需求。这和罗杰斯的“自我实现倾向”的假设是一致的,即人会在实现生存需要后,追求对“天生我才”的使用。按照罗杰斯的理论,人最理想的状态是对前两个层级需要(生存需要和归属需要)的实现,而这一实现也是通过完全使用自己最优势的才干实现的,最终他自然就达成了“自我实现”。但现实世界中,人们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或他人及社会期望的影响,而无法完全发挥自己的天生才干。因此,在努力完成归属需要后,人们内心深处尚未被完全发现和运用的才干就会召唤我们迈向更高层次的对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的探索。只有当我们对那些未被发现或未被充分发挥的潜在才干进行充分利用并给予足够“营养”时,我们才会获得真正的自我实现感。如果用罗杰斯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表示,那么才干的体现即如图3-1所示。

图3-1 才干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本节才干内省启示
➢ 查问自己的内心,是否有未被满足的某种召唤?或者对照优势才干主题,看看哪个主题处在营养不良状态?
➢ 把这种未满足的召唤提升到意识层面,连接到早年对自己人生的设想,明晰你不满足的根本原因。
➢ 尝试思考怎样才能使这种召唤得到回应,你可以在职业上、家庭关系中怎样照顾到这种召唤,给它以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