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讲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人类从诞生以来就发现了世界与自我的区别,经历了思想上的“撕裂”,古希腊称之为“疏离”。在思考世界与自我关系之初,人们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而自己的思考则是“意识”,物质不受意识的左右,这是最初的唯物论。随着人类知识的进步,尤其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不是世界是怎样的,而是我们(人类)以为世界是怎样的,人们甚至无法确定意识之外到底是否存在物质,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发生了“哥白尼式革命”,不是认识自然规律,而是“人为自然立法”。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肯定了唯心主义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唯心主义肯定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置身大千世界,仰望浩瀚星空,人们不禁会去思考和追问“世界是什么”“世界从哪里来”“世界与人是什么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就是世界观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决定性地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为我们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世界的总规律是理解其他几章内容的基础,也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尤其是对理解为何中国梦本质首先是国家富强,为何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何首先是经济建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基础是:物质和意识两大现象统一于物质,所以要抓物质文明建设,在物质文明之上建设精神文明等。
一、教学目的及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的
首先是让学生重新审视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进入思考问题的模式,解答每个人成长中都会面临的基本问题:世界是什么样的?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着重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与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增强思维能力。初步应用唯物辩证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重点难点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决定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3)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4)用所学的基本原理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本专题共包括三个大问题。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唯物辩证法总观点和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1.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讲的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把握,理解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以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
首先,阐述了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分两点展开:第一,什么是哲学;第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内容。
其次,物质的概念以及物质的存在形式。分四点展开:第一,物质概念的历史演化;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第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四,物质的存在形态。
最后,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物质世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展现出发展的多样性。人类的产生使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发生了新的飞跃,并通过人的实践形成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分三点展开:第一,物质决定意识;第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第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分三点展开:第一,意识统一于物质;第二,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主要表现在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第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结合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二)唯物辩证法总观点和基本规律
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这部分主要讲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首先,事物的普遍联系。主要讲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和方法论意义等。
其次,事物的永恒发展。发展的含义,新事物与旧事物,事物发展的过程论。
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这部分主要讲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从以下四方面阐述:
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按五点展开:第一,什么是矛盾;第二,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第三,二者的关系问题;第四,方法论意义;第五,对“和谐”的理解。
其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也按四点展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第二,矛盾的特殊性;第三,二者的关系问题;第四,方法论意义。
再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分四点展开:第一,什么是质;第二,什么是量;第三,二者的关系问题;第四,方法论意义。
最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按三点展开:第一,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第二,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三,方法论意义。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分三点展开: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第二,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2.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分两点展开:第一,辩证思维方法;第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3.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分五点展开:第一,辩证思维能力;第二,历史思维能力;第三,战略思维能力;第四,底线思维能力;第五,创新思维能力。
三个大问题之间是分别解决的:世界是怎样的?——物质的。这个物质的世界是怎样的?——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对于有这样规律的物质世界,我们应该怎样去把握?——学习唯物辩证法,在实践中认识和改造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同志说过,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写下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下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灵活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我们党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树立了光辉典范。
邓小平同志非常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解决实际问题。他强调,必须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用实践来检验我们的工作,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摸着石头过河”,处理好计划和市场、先富和共富等关系。
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头脑里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就不可能以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态度来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胡锦涛同志也说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要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提高探索解决新时期基本问题的本领。
今天,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三、资源链接
(一)经典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
2.《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
(二)延伸阅读
1.欧阳康:《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人民日报》,2019年2月20日。
2.侯惠勤:《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改造世界观》,《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4期。
3.冯鹏志:《辩证唯物主义在指导实践中创新发展》,《人民日报》,2019年8月12日。
4.杨玉成:《辩证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人民日报》,2019年8月12日。
四、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
1.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是》,2018年12月31日。
2.广大党员、干部带着责任、带着问题读原著学原文,通过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集中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学细悟、研机析理,加深理解和领会,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强化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较好解决了学习不深入、落实不到底的问题。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