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综述
(一)学界研究现状
调查、筛选和整理出关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相关研究文献,根据现有研究成果的内容,总结和概括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总体性研究,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必要性和方式方法等重要论述的研究,以及习近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实践新贡献的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1.相关研究文献的调查和筛选
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尚未发现关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学术著作。在学术论文方面,被CNKI收录的篇名中同时包含“习近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文有133篇,其中CSSCI收录31篇。对133篇论文阅读筛查后发现,其中以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论述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共10篇,其他习近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论述的相关研究,更多是散见于类似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关于某方面的重要论述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新贡献的学术论文中。在CNKI收录的CSSCI期刊中搜索篇名同时包含“习近平”“思想”(或“观”“重要论述”)且主题中包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文,检索结果为275篇。合并上述检索结果,进一步筛选去除非学术性论文等,主题研究和其他相关研究共137篇文献。(CNKI检索日期2022年7月,如图1)

图1学界研究相关文献数量年度趋势图
2.关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总体性研究
部分学者从基本内涵、逻辑体系、内容主题、理论特征等方面入手,从总体上研究和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理论内容和理论体系。
第一,“十方面说”。有学者把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十个方面:一是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实现中国化;二是立足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实现中国化;三是大力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四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把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实现中国化;五是重视把马克思主义治理国家的方式方略实现中国化;六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实现进一步的丰富和创新发展;七是重视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自身建设的理论实现进一步的丰富和创新发展;八是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政党领导方式实现创新发展;九是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者的相融合;十是注重把坚持一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坚持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二者相结合。
第二,“五方面说”。有学者把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理论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其一,更好地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思想,使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发展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其二,在坚持对中国基本国情进行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注重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分析研究;其三,在继续推动实践发展的同时,重视及时地总结在新实践中获得的新鲜经验,从中得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具有规律性的观点和论断,继而用以指导新的实践发展;其四,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中国实践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在科学认识问题、准确把握其实质和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推动实现新发展;其五,更加主动地融入世界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并努力争取实现引领全球化的发展,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等。
第三,“三方面说”。有学者认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来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其二,在新的起点上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并紧紧围绕这篇“大文章”不断形成中国化发展的新成果;其三,勇往直前,积极回应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发展进程中的新挑战,抓住机遇、化解危机,不断开辟其发展的新阶段、新境界、新局面。
第四,“三大问题”说。部分学者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论述,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明确规定了新时代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即党的一切理论创新都必须要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建设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这一主题展开。
3.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内涵的研究
研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首先要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的认识。有学者指出,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阐述了其基本内涵,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总结中国的独特经验,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刘志明
、岳鹏、向黎
、包美霞、易赛键
等也持有相同观点。并且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的这一论述,不仅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而且阐明了其基本方法和重要特征。不仅如此,还有学者指出,习近平给出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伟大命题的定义,强调了要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并注意总结独特中国经验的重要性。
对此,龚晓珺也指出,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了一个科学的总结和精准的概括。
4.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要性的研究
明确是什么,还要懂得为什么。研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要掌握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何在”这一问题的理解。新时代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因果关系。有学者指出,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奠定了一定的文本基础。
在该重要讲话中,习近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概括地讲,就是:在近百年的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和不断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坚持和不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全方位、历史性成就,使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并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5.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式方法的研究
在明确是什么、弄懂为什么的基础上,还要搞清楚怎样做。研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要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的回答。学者们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法宝。阎树群认为,习近平在2013年12月和2015年1月主持政治局学习时的讲话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我国现实问题作出的深刻精辟分析,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又为我们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遵循。
第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主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王丽丽、陈加飞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主体思想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战略布局实践中:一是,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夯实“化”的群众基础;二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化”的方向;三是,实现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的良性互动,形成“化”的主体合力。
第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实践的推进。官悦指出,习近平援引经史子集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载体,强调增强党性修养,坚持遵守法纪和原则的操守;引用经典故事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内容,将深刻的道理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明的深厚思想根基;运用民俗谚语夯实话语根基,使人民对党和国家制定的系列惠民政策能够有一个更为全面准确的认识和更为深刻透彻的理解。
习近平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来释疑解惑。
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过活泼生动的表达方式传递给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感兴趣、愿意听且听得懂、记得牢,从而润物细无声一般普及党的先进理论和方针政策。有学者指出,习近平讲话风格清新扑面、平实中充满智慧,让大家想听、爱听、愿听,常常觉得很过瘾、很解渴,习近平系列讲话很好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当前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显示出“真挚为民、生动形象、直指要害、凝练共鸣、高屋建瓴”的语言魅力。不仅如此,还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
王鲁玉指出,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平实而不失智慧、质朴而不失深刻,彰显出“用典考究,妙语连珠”“通俗易懂,贴近群众”“删繁就简,言之有物”“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等四个鲜明的特点,这种“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给当前学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带来三个方面的有益启示: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汇通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反对“假、大、空”的“党八股”,要构建“短、实、新”的质朴简洁文风;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遵循实事求是的真理标准和以人为本的价值标准,构建真、善统一的理论体系。
第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的拓展。陈方刘指出,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既是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同时又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拓展了其发展路径,明确了其发展重点,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既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之间的相通性,又要重视两者之间的互补性;二是既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在外在形式上的结合,又要重视两者内在内容的结合;三是既要注重中国革命文化传统,又要注重中国治理文化传统;四是既要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创”发展。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方面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6.关于习近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实践新贡献的研究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是新起点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同时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取得。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界普遍认为,习近平对这一重大思想的形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作用,是取得这一成果的重要贡献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具体表现在,习近平关于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文化发展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国防和军队建设
等诸多方面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推进和新发展。
(二)研究现状评析
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经验,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如何推进”的问题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表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从总体上看,学界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关注还不够,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第一,从学术关注度来看,学界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成果较少。
第二,从研究内容来看,有待进一步全面、系统和深化。学界的研究重心更多集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及习近平关于某方面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新贡献,而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的关注不足,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挖掘得不够。现有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大都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展开讨论,如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建设的理论思考、
习近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建设的研究、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意义
等;没有系统挖掘和全面呈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所蕴含的理论内容,更没有基于文献梳理和研究基础上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系统构建和逻辑呈现。
第三,在研究深度上,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学界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所昭示的思想进行粗线条的勾画多,细致的深描少。如,部分学者从总体上总结和概括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几大方面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这对于分析和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种高度的、抽象性的概括,缺乏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具体分析,缺乏对每一方面主要思想内容的详细论述。虽然一些学者主要论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某一方面,但缺乏细致描述和深入分析的情况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