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见到当事人后该怎么做
律师会见当事人,是要去提供专业的法律帮助,不是去聊天,更不能做违规违纪或者有风险的行为。绝大部分看守所会见室的墙壁上会直接贴着相关管理规定,比如会见过程中不得传递物品,不准抽烟,不准传递火柴、打火机等。律师会见时,一定要遵守管理规定,尤其是不能私自传递物品。如果因为一些违规违纪或者不规范行为而导致无法会见或者最终影响辩护效果,就得不偿失了。对此,律师应当向嫌疑人家属解释清楚相关规定。有时一些小事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比如律师和嫌疑人一起抽烟、传递纸条,即便纸条没有实质性内容,与案情也无关。之后律师在开庭前准备再次会见时,看守所却通知不准会见,理由是之前该律师会见时有传递纸条行为,要暂停会见,待审查之后再通知何时能会见,这无疑会对开庭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会见中,律师还应当把握好分寸。有些律师就简单处理,会见十几分钟就结束了;与之相反的是让当事人放开了说,不限制、不引导,不帮助当事人进行合理表达。律师应当依法对当事人进行相关法律辅导,这样才能在客观上对当事人产生有利的效果。律师应当向当事人讲解法律规定及相关政策,让其能够形成正确的理解,并且敢于坚持对自己有利的内容,也知道如何坚持,这个很关键。一个年轻律师、一个初学者,实在不知道怎么办时,可以详细讲解法条。讲解法条本身是种有效的法律帮助,如故意伤害罪怎样规定、故意杀人罪怎样规定,刑事诉讼法中对某些重要诉讼程序的规定等,这对当事人非常有帮助。做了基本解释之后,要详细询问当事人在律师会见之前的审讯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等,让当事人如实、客观地回忆,尽可能多地、尽可能准确地向律师复述之前提审过程中所述的内容以及笔录的内容。这个过程是为了掌握侦查人员在针对哪些问题进行侦查,以及关注了哪些情节。了解当事人回答了什么,怎么回答的以及怎么形成的笔录,以便于辩护律师准确地把握侦查机关目前掌握的案情,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依法进行法律帮助。
详细、准确地讲解法律规定时,要让当事人听懂。比如对于抢劫罪,需告诉当事人什么情况下构成抢劫,在什么情况下处罚会加重,什么情况下会从轻、减轻处罚,哪些是法官可能考量的情节,详细地讲到当事人全听懂为止,同时律师要密切关注当事人的动态、眼神、表情、想说什么等。再如受贿,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受贿罪首先要有犯罪故意,故意才可能构成此罪。如果当事人自己都不知道,是不会构成受贿罪的。在律师的讲解过程中,如果当事人认为自己不知情,那是不是就属于法律上说的没有犯罪故意?这种情况下,律师一定要告诉当事人没有犯罪故意,明确不符合本罪之定罪特征,一定要客观。之前如果有因误解等产生的不实口供,一定要纠正过来。
之所以说会见工作极其重要,是因为这个环节能把审理、阅卷、取证等工作和当事人本人衔接起来,并且能够通过其本人提供的相关案件信息,帮助律师更好地辩护,最终达到被告人和律师配合默契,共同完成一次高质量辩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