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成品油仓储和码头现状与前景展望
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回暖,国内投资和消费水平持续提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在此背景下,成品油库存、仓储将持续保持高位。2021年成品油库库容逐步增加,成品油仓储处于较好的水平,成品油码头项目继续推进并且在泊位吨级上重点发展。展望2022年,成品油高库存将逐渐成为常态。
(一)2021年中国成品油仓储现状
2021年成品油库存全年保持震荡走高的趋势,库容依旧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仓储业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成品油油库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各港口积极开发建设万吨级以上码头工程。
1.成品油库存呈现震荡趋势,年末出现高位回落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快速有效的控制,国内经济所受影响明显减弱,整体经济发展表现乐观。受此影响,中国汽油、柴油、煤油需求整体表现向好,尤其是第四季度成品油需求大幅度增加,成品油库存大幅减少。2021年汽油、柴油库存双涨,国内汽油、柴油、煤油需求量同比分别上涨13.9%、9.7%、16.5%。其中,汽油库存达1418.7万吨,同比上涨2.5%,库容比40.5%;柴油库存达1494.2万吨,同比上涨2.0%,库容比33.2%。2021年,中国成品油产量35738.2万吨,同比上涨7.9%。第一、第二季度,国内汽油需求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而柴油需求恢复缓慢,成品油市场供过于求,因此成品油库存一直处于高位,库存压力较大。第三季度成品油库存呈现先涨后降趋势。第四季度正值国庆假期,外出旅行人数激增,国内汽油需求上涨至高位,库存从高位回落。国庆假期及“双十一”等电商活动,带动交通运输、物流行业表现活跃,一定程度支撑了国内柴油的需求。临近年底,国内很多地区基建工程等进入赶工阶段,从而使国内柴油需求在第四季度整体表现良好,成品油库存呈现下降趋势。如图4-1所示,成品油库存在前三季度呈震荡上行趋势,第四季度库存下降,2021年末成品油库存从高位回落。

图4-1 2021年成品油库存涨跌幅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等。
2.成品油库库容持续增长,储备基地基本建成
国内成品油库库容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成品油仓储处于稳定发展阶段,集中度较高。中国成品油库建设项目在不断推进,中国海油、中外合资企业等新进入这一市场的企业在不断新建、收购成品油库,扩容态势迅猛。截至2020年底,中华油气项目数据库统计的全国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原油和成品油油库超过3000座。
从中国代表性油库的容量来看,东营原油库和浙江台州临海油库容量处于领先水平,分别达到52万立方米及年吞吐量260万吨左右。其他代表性油库还包括江西南昌石油昌北油库、浙江绍兴油库等。天津、鄯善、舟山石油储备基地库容排名前三。在油库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以成品油储备基地为例,分析油库的区域布局:从2008年起,中国正式建设成品油储备基地,经过十余年的建设,2021年末基本建成12个储备基地,分别位于天津、鄯善、舟山、黄岛(地面和洞库)、独山子、镇海、惠州、大连、兰州、锦州(洞库)、金坛、湛江。截至2021年底,大部分基地建设完成,天津、鄯善基地扩容进行中,惠州基地已建成。2021年总库容约为6000万立方米(含在建部分库容),加上其他商业企业的储备能力,到2021年底,对应储备能力可超过6000万吨。广东省成品油库库容总规模约占全国的20%,华东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合计占全国的23%,华北地区的山东、河北两省也占据较高的比例,分别占比7%、5%(见图4-2)。山东汽油库存46.4万吨,占汽油库库容的24.7%,同比增加9.5万吨。东北样本企业汽油库存24万吨,同比增加2万吨,占汽油库库容的40%。西北样本企业汽油库存14.1万吨,占汽油库库容的30.2%,同比增加3.4万吨。华东样本企业汽油库存12万吨,占汽油库库容的24.5%,同比增加5.9万吨。湖北汽油库存3.2万吨,占汽油库库容的29.1%。

图4-2 2021年中国成品油油库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通过对中国成品油库存量、油库数量的分析得知,中国成品油仓储处于较好的水平。从区域角度来看,天津、鄯善、舟山在石油库容及库存量方面均保持领先地位。在众多油库中,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成品油油库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3.油库建设出现扩张趋势,现代化智能油库逐步建立
一直以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公司在成品油油库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社会经营单位的成品油库库容也在持续稳步增长。除此之外,中国海油等新生军正逐步收购社会经营单位,逐步扩大油库拥有量,通过在惠州炼厂周边建设油库以及在浙江等消费地收购社会经营单位等方式,掌握了多个大规模的油库,对市场的影响正在逐步增加。
2021年,胜利油田启动东营原油库迁建工程,建设国内首座“双碳”油库。新库远离主城区,整个罐区库容68万吨,较之前增长31%,占地33.6万平方米。该工程在国内将首次使用原油液下装车技术,大大提高运行效率。同时,胜利油田将数字孪生技术与绿色低碳站库建设相融合,实现工程建设与生产运行的孪生体管控,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标杆原油库,引领中国同类原油库建设。中国石化首个独立的氢气分析实验室在黄埔油库正式启动建设,填补了中国石化氢气全分析检测机构的空白,黄埔油库也是华南地区首个具备氢气全分析检测能力的现代化智能油库。为适应企业发展改革管理需要,深入推动仓储物流体系建设,着眼于仓储物流专业线发展定位和油库由仓储单元+中转功能转变为仓储经营+服务单元的管理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赋能油库主动履责,强化日常管理,优化运行模式,适应环境变化,甘肃油库建立了2级3类油库管理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促进油库提升管理水平和发展定位。油库聚焦效率效益和油库分级分类管理,将以需求视角审视和提升调运工作、以效率为出发点促进配送工作、以效益为着眼点合理安排库存结构(分布+罐容)、以操作规程和技能提升为导向创建性提升油库管理工作,全面推动油库在仓储物流体系建设中的发展定位和角色转变,进一步促进调运合理化、配送高效化、库存创效最大化、油库管控标准化。
成品油企业在油库建设方面积极扩张,如表4-1所示,成品油加工能力不断提升的中国石化扩张速度最为明显。中国石化通过在广西、河南等地建设油库以及在江苏等消费地收购社会经营单位,掌握了多个大规模的油库,市场地位正在逐步加强。
表4-1 2021年中国部分油库拟新建、改造项目

续表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4.部分港口结构调整,成品油码头泊位快速发展
2021年,成品油码头在泊位吨级上积极发展,在已有万吨级成品油码头的基础上,各港口积极开发建设万吨级以上码头工程。惠州港荃湾港区新建5万吨级石化码头于2021年1月完成交工验收,预计于2022年2月投入使用,并力争在3月开通对外口岸,将为中国海油等公司炼化产出的成品油提供海上运输通道,投产后成品油码头将实现年吞吐量1000万吨规模,为大亚湾石化区成品油出口带来便利。2021年,中国石化浙江舟山石油分公司通过扩容港口浦油库油气回收装置以及新建成品油装船油气回收处理装置,提升了库区油气回收能力,成为国内首套投产运行的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系统。库区油气回收处理能力从原来的每小时300立方米扩容到每小时700立方米,码头油气回收能力每小时增长了400立方米。2021年11月,国家成品油储备655项目码头工程正式在泰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码头工程是655工程的储运纽带。项目投入运营后,可满足各类成品油的储存,具有码头来油接卸、汽车装车、装船、油品储存和倒罐等功能,进一步成为战略储备需要、保障市场供应、稳定油品市场秩序的国家成品油储备库。超10万吨级油码头也进一步发展,钦州首个30万吨级油码头分别在2021年11月5日和12月3日实现了2次成功靠泊30万吨级油轮,说明钦州码头设备设施的技术性能已成熟,将大幅提升北部湾港液体散货接卸能力,成为广西北部湾各港中距离西南地区主要石化企业最近、接卸原油能力最强的油品运输、中转和储存基地,将对保证西南地区的成品油供应起到重要作用。
(二)2022年中国成品油仓储前景展望
2021年国内经济仍在持续恢复中,预计未来几年内,中国成品油产量仍将保持稳定上升走势。成品油需求增速平稳,叠加替代能源占比不断增加,预计未来成品油市场仍将是供大于求的格局,成品油库存依然将保持高位。
1.成品油高库存将成常态,成品油库存可能增至高点
预计2022年末汽油累计库存将在1600万吨附近,柴油累计库存将在1900万吨附近。2021年末汽油库存累计上涨407万吨,涨幅30.9%,年均上涨3.0%,其间价格回落至3579元/吨,跌幅38%,年均下滑5.2%。柴油库存累计上涨594万吨,涨幅39.6%,年均涨幅3.8%,其间价格回落至3615元/吨,跌幅43.5%,年均下滑6.1%。汽油年末库存1721万吨,两年增长301万吨,涨幅21.2%,对比同期价格回落了1105元/吨,跌幅15.9%。柴油年末库存2094万吨,增长562万吨,涨幅36.7%,对比同期价格回落了1930元/吨,跌幅29.1%。造成累计库存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加之疫情因素导致供需失衡现象更加严重,成品油高企的库存很难迅速下滑,导致2022年成品油高库存将逐渐成为常态。
2.港口智能化提速,绿色港口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港口成品油码头实现常态化船舶作业的业务能力逐步加强,码头设备设施等系统逐步适应国内外市场各类型油轮的靠泊及接卸需求。未来沿海主要成品油码头建设继续保持平稳发展,虽然泊位总数或将因为环保压力推进结构调整而导致成品油专业化码头的减少而减少,但万吨级以上油码头数将有所增加,甚至30万吨级以上的油码头数量也将有所上升。因此码头设备设施应更加完善,以应对船舶大型化发展的挑战和日益发展的国际接卸需求。在未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应用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打造智慧型港口,将成为沿海各大港口抢占新一轮港口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生态环境部和市场监管总局于2021年4月1日起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将新建油品码头和现有万吨级及以上油品码头装船泊位纳入了适用范围,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对原油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展开全面调研,绿色港口建设逐步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因此,智慧型绿色港口或将成未来主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