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就在冯静心境很是浮躁之际,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使得她的人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逆转。
在北京一个同样经营瓜子,平时和冯静也有着些交道的朋友黎琳,向她推荐了一种来自国外的产品——“内得瑟丝”,并吹嘘只要能进入“内得瑟丝”的销售团队,一周便有可能赚到二万美金。
刚开始,冯静有很大抵触情绪,她根本不相信那些所谓的高新产品。而且对于老鼠过街一般的传销,更有着本能的反感。
可是那位北京的黎琳却很不够朋友,几番游说后,见冯静仍然没有加入她的传销团队,便借口资金周转困难,不仅压着她近十万早该支付的货款不付。而且让手下经理打电话来,硬说静静香瓜子在北京的销路太差,双方最好中止合作。
冯静是何等聪明的人?一眼就看出了黎琳的伎俩,当即在电话里毫不客气地驳斥了对方的谎言,义愤填膺地说道:“如果你们认为我的产品不好,可以立即中止合作,但请立即支付以往的货款。如果本公司的炒货,真如你所说在仓库里还有很多,我可以今天就派人前来检查库存。如果你公司还有我的产品,我全部拉回。可已经销售的部分,请你们今天之内务必汇款。”
对方见冯静口气刚硬,便软了下来,笑着和她套近乎,一再申明公司现在的流动资金确实有困难,让她体谅其难处。
第三天.黎琳委托她的男友携五十万汇票亲自飞到成都,语调极为诚恳地要求冯静看在多年合作的份上,帮助“内得瑟丝”在成都建立起一支团队。
经不起那人三寸不烂之舌的鼓吹,加之看在对方一片诚意专程飞来。冯静出于感动,也出于好奇,毅然掏出一万三千多元人民币,购买了一份所谓的灵丹妙药,并动用大脑贮存器里所有的人际关系,叫来了近二十名朋友,在一家高档茶楼里聚集,听一位据说留过洋的江博士,讲授有关“内得瑟丝”的光明前景。
听了江博士的几次讲课,冯静的大脑开始发热。她决定把公司交由依然打理,自己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新的事业上。她相信了江博士所说的电子商务,而且她坚信有能力发展很多人购买这款产品。她想为证实自己而努力。
聪明的冯静根本没有想到,她会钻进了人家布下的圈套,最终于不经意间,成为了恶性传销的团队领头人。
赵洋从一开始就反对冯静介入传销,再三劝她不要轻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正正当当做生意为好。
可不知不觉中已走火入魔的冯静,根本听不进他的忠告,反而认为他是有意在拉开俩人之间的距离,态度无比坚决地离开了他,疯狂地开始了人性扭曲的传销生涯。
冯静的聪明,真的不是一般女人能比得了的。她所发展的都是一些所谓事业有成,不在乎区区一万多元人民币的女老板,国家公务人员甚至一些单位实权在握的领导人。而这些人,在成都有着庞大的关系网。
有此表面上一掷千金的人,其实更渴求能一夜暴富,“内得瑟丝”团队敛财的神说,很快使冯静在成都主城区拥有了数量惊人的传销队伍。
从网上的一些零星资料可以看到,冯静从事传销的这个总部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公司,成立仅仅三年,是NQHTQP集团旗下分公司之一,自吹目前已在几十个国家设立了分公司。
离大陆最近的是台北分部和香港分部,主要产品是化妆品和保健药品。从润肤水、润肤液、营养面膜到沐浴露、香皂、美体香熏,甚至维生素、蛋白粉。产品包装全英文,无任何中文标签、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售价不菲,有的达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一瓶。
被洗脑后的冯静,开始把所有精力、所有赌注,都压在了传销这场战役上。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尤其每次听到别人在这个领域白手起家,创造奇迹的故事。她羡慕之余,总是掩饰不住的亢奋。
鸭子在水面游走,人们只看到其优美轻松的身姿,却没有人看到它们水下两只脚掌不间断的辛苦……这个社会,人们看到的总是有太多人一夜成名,太多人一夜暴富。却没有人了解成功者付出的艰辛,也没看到每天破产、跳楼的更大有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往往把目光聚焦于成功者,却勿略了更多的失败者。
冯静虽然懂得付出与收获之间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谁没有一个美丽梦。加之,她自己又觉得那将是一个无比真实的梦。
那一段时间,她也步了吴刚的后尘,开始了日不归家夜不归宿的荒唐生活。只不过她的成天忙碌,不是为了生理上的刺激,而是为了发展更多的传销人员。
她和来自北京的黎琳吃住在宾馆里,并高薪请来那位所谓具有鼓动天份的江博士,专门为她的团队作讲师,成天挖空心思想着发财,想着如何能够发展更多人加入。
刚开始一段时间,她只是在金牛区范围内发展传销人员,而且非常小心。到后来,对金钱的贪婪,使她开始在全成都范围,在全省范围内发展所谓团队成员了。为了让一些将信将疑的人走进团队,她甚至把远在家乡的老妈妈也拉了进去。
他们既名目张胆,又小心万分地组织各种培训讲课,甚至租用高级宾馆会议室进行名为“美容化妆讲座”的传销培训。由于产品主要是化妆品和保健品,参加者多为女性,但其中大多数为公务人员和官太太,一小部份为女企业家,还有一些其他公职人员。
吹得天花乱坠的昂贵外来品牌,是普通人群消费难以承受的,所以他们的客户群主要是收入稳定、年龄适中的中年女性人群。她们更注重从内到外的调理,更注重消费的“档次”。而且,她们根本不在乎那区区一万多元。但是,她们同时也成为了最容易受骗的人群。
万恶的传销,之所以能够泛滥成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了人们在消费时贪图便宜,盲目追求所谓免关税价位心理,以为这种全英文标签的外国货,没有关税进口而来,售价必然比市面要低很多。而且,既来自美国,质量、效果一定很好。
这样的心理,就像不出境就可以享受外面的先进成果一样,让人满足中也有一点别人无法得到的自豪。
所以大多数女人到了香港,会忍不住去购买大量的化妆品;男人到了香港会买名表、西服。
传销的主体人群,总是有很复杂的关系网,他们或者是你的同事,或者是你的朋友,也或者,是你的亲戚。甚至,是你的血缘亲人。
他们以为这样的推荐,不仅可以使自己收益。而且似乎无形之中,已把一种赚钱的理念渗透给你。让你在消费的同时,也会有机会成为一个受益者。当你向亲戚朋友推荐这个品牌时,便会有得道的满足。
做这样的生意的人,现在很多,比如保险业。似乎这样说有点不妥。但事实上,某些保险公司在增员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公司鼓舞员工介绍更多的新人来加盟,然后每介绍一个新人,就可以得到相应的一些回报。
企业总是要有一定的方式去维持自身运作,只要这是合法的。而在进入传销团队,最关键的就是:要想取得合法地位,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掏出一笔钱购买传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