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锁下庄
下庄村四周高山合围,犹如“天井”,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直径1.3公里,“井口”直径不到10公里。
至1997年,下庄全村4个社、96户、397人全部住在“井底”。





通往外界的唯一一条“路”是绝壁上的108道“之字拐”。村民们想要出村,只能鼻子贴着崖壁,手脚并用,后脚腾空,抓紧树藤,一点一点地挪。全村有150多人一辈子没出过村,160多人没见过公路。



村民们出山到县城一来一回至少要4天。




为了生计,村民们不得不在险恶的山路上攀爬通行。


这样的山路,有的村民一年要走上百次,还要付出伤亡的代价。


土豆、辣椒、玉米等农副产品丰收了也销售不出去;村民生病得不到及时就医,有的抬到半路就没救了;肥料和生产器具进不了山,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十分落后。




以前的下庄村,条件很艰苦,没有教室,60多个学生只能挤在3个老师家里上课,就连课桌、板凳都是学生自己出,一个学生出课桌,另一个学生就出板凳。1992年,毛相林刚当选为村主任,就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决定把村保管室改造成教室,每位村民按人头出木料,村集体出工钱做课桌、板凳,就这样村小建起来了。





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很贫乏。山外的姑娘不愿嫁到下庄,嫁到下庄就一辈子也出不去。92岁的杨婆婆,一双小脚走过两个“时代”,却没能走出下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