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龙宫交下真朋友
孙悟空在花果山老猴的提醒下,去龙宫寻宝,得到如意金箍棒,穿着龙王送的披挂,“金灿灿的,走上桥来”,唬得众猴们一齐跪下:“大王,好华彩耶!”
“光棍”必须拎根棍子
接着,孙悟空来了一番分外卖弄的表演:
悟空满面春风,高登宝座,将铁棒竖在当中。那些猴不知好歹,都来拿那宝贝,却便似蜻蜓撼铁树,分毫也不能禁动。一个个咬指伸舌道:“爷爷呀!这般重,亏你怎的拿来也!”悟空近前,舒开手,一把挝起,对众笑道:“物各有主。这宝贝镇于海藏中,也不知几千百年,可可的今岁放光。龙王只认做是块黑铁,又唤做天河镇底神珍。那厮每都扛抬不动,请我亲去拿之。那时此宝有二丈多长,斗来粗细;被我挝他一把,意思嫌大,他就小了许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许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许多;急对天光看处,上有一行字,乃‘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你都站开,等我再叫他变一变着。”他将那宝贝颠在手中,叫:“小!小!小!”即时就小做一个绣花针儿相似,可以揌在耳朵里面藏下。众猴骇然,叫道:“大王!还拿出来耍耍!”猴王真个去耳朵里拿出,托放掌上叫:“大!大!大!”即又大做斗来粗细,二丈长短。他弄到欢喜处,跳上桥,走出洞外,将宝贝揝在手中,使一个法天象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声“长!”他就长的高万丈,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牙如剑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头礼拜,战兢兢魄散魂飞。霎时收了法象,将宝贝还变做个绣花针儿,藏在耳内,复归洞府。慌得那各洞妖王,都来参贺。
极端天才人物总不按常规办事,总不守大家通常都遵守的规则,总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孙悟空就是如此。闹龙宫、闹地府、闹天宫是对孙悟空性格淋漓尽致的展示。这三闹,一闹胜过一闹,越闹越出格,越闹越精彩。但是这些“闹”是不是像某些总是对美猴王推崇备至的研究者所说的那样都有道理,都合理合情呢?我看未必。至少,闹龙宫的合法性就值得商榷。
有研究者认为,闹龙宫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行动化。龙宫的主人是龙王。龙王乃水神,在生活中,水十分重要,洪水泛滥又是常见的自然灾难,关乎民生。中国古代有许多与水有关的神话传说故事,如鲧禹治水、李冰治水等,都反映了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因此,有的学者说,孙悟空闹龙宫,在一定程度上烙印着人与自然斗争的色彩,是《西游记》叛逆主题的组成部分。
这样的说法是否过于上纲上线,过于将文学作品政治化?我认为孙悟空闹龙宫的原因没那么深刻,他没那么忧国忧民。孙悟空闹龙宫的价值,就在于让中国古代第一神魔取得至关重要的、标志性的、性格化的武器——如意金箍棒。汪澹漪在《西游证道书》中说:《西游》一书总以心猿为主,而心猿又以如意棒为主,心猿非如意棒不能施展。如意棒能大能小,能长能短,倏而绣花针,倏而复为柱,神明变化似乎一一与心猿相配而成。“此猴既称天生圣人,则此棒亦可称天生圣物。”
孙悟空在龙宫得到如意金箍棒,又得到相辅相成的美猴王披挂,很像“空手套白狼”。为什么?因为虽然龙宫多宝,但龙王并不欠孙悟空的。孙悟空却蛮不讲理,将龙宫的定海神针变成自己的如意金箍棒。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此宝是为孙悟空而出世的。
如意金箍棒是什么武器呢?表面来看,只是一根棍子。中国古典小说人物经常使用跟身份、性格相符的武器:三国英雄关羽抡着青龙偃月刀,关老爷的性格很像天上飞龙和皎洁明月;水浒英雄花荣和燕青擅长射箭,燕青的飞箭小巧得像儿童玩具,花荣和燕青的为人也很像精细玲珑的飞箭。吴承恩给孙悟空安排的武器是一根棍子。这根棍子有没有什么寓意?和人物性格有没有必然性的联系?我认为是有的。孙悟空这么单纯、这么直来直去,就该叫他简简单单地拎根棍子。棍子,棍子,孙悟空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从不谈情说爱的角色,岂不也是“光棍”一条?他无父无母无妻无子,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不过,如意金箍棒的文化内涵也不简单,它是太上老君炼制而成,大禹治水时用来定河海深浅的,是不是就因此它才可长可短?孙悟空是如来的再传弟子,他拿着太上老君锻造、古圣先贤大禹用来定海的神针,就轻轻松松地把儒、释、道的“法力”合而为一了。
东海龙王成挚友
被拿走了定海神针的东海龙王可算是孙悟空的诤友,他不仅给孙悟空提供了如意金箍棒,还在孙悟空的未来取经事业中多次帮助他,主要体现在第十四回。孙悟空刚当上唐僧的徒弟,就因为打死几个毛贼,被师父絮絮叨叨地教训,一气之下飞回花果山,途中找东海龙王要碗茶吃。龙宫中竟然恰好挂着一幅画——《圯桥三进履》,龙王便趁机对孙悟空做了一番推心置腹的思想工作。他指着那幅画,介绍当年张良如何在圯桥向黄石公三进履——给那个老头提鞋,“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孙悟空说:“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孙悟空从善如流,立即表示:“老孙还去保他便了。”待到朱紫国行医,孙悟空无师自通地要用“无根水”给国王服药。无根水,就是还没落到地上的雨水,那就得让老天爷立即下雨。孙悟空念动咒语把东海龙王请来,这次见面已像老朋友般亲切:“无事不敢捻烦,请你来助些无根水与国王下药。”老龙王未奉上天行雨的旨意,居然马上变通道:“待我打两个喷涕,吐些涎津溢,与他吃药罢。”东海龙王这样的朋友真像“及时雨”,也确实送来了及时雨。
东海龙王及其兄弟们对孙悟空有求必应,算得上神仙界虽然地位不高,却对孙悟空随时提供无私帮助的朋友,这也是神魔小说《西游记》特别有人情味的地方。
四海千山皆拱伏
西游龙和传统龙
吴承恩写龙宫,龙王的家庭成员——龙母、龙女、龙子、龙孙及兄弟——都陆续出场了。孙悟空闹龙宫时,巡海夜叉、虾兵蟹将、鳜都司、鲌大尉、鳝力士、鳊提督、鲤总兵等先后出来,一概是水族角色,不知道龙宫还有没有鳖宰相、龟学士。吴承恩写天上神仙、水中精灵,神仙有神仙的社会关系,精灵有精灵的上下职级,真是信手拈来,妙趣横生。
《西游记》有一个严整有序的“龙网”。凡有水的地方就有龙王,海有海龙王,河有河龙王,潭有潭龙王,井有井龙王。各龙王都跟西天取经发生着联系。唐僧的坐骑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子;西海龙王妹夫泾河龙王和算命先生打赌,错行雨数,被玉帝斩杀;泾河龙王之子成了阻挡西天取经的黑水河鼍龙……围绕西天取经,散落在各个章回的龙结成了一张“龙网”,东海龙王敖广可算“龙首”,不知在什么地方,就会冒出点儿与龙有关的“龙事纠纷”“龙情瓜葛”,成为《西游记》中非常好看的情节。
这里就有个问题了,《西游记》中的龙王,和中华民族传统观念中的龙是一回事吗?吴承恩描写的龙王跟古代图腾崇拜的龙似乎有些相近,又不完全是一回事,甚至可以说完全不是一回事。根据中国古代典籍描绘,龙有尾巴,主要生活在水里,不过也能够飞翔。罗愿《尔雅翼·释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描绘的形状非常细致。许慎《说文解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但是现实中没有任何一种实际存在过的动物,包括现在发现的动物化石,能跟中国古代典籍所记载的龙相比附。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代表最高祥瑞的虚拟动物。龙象征着天,象征着吉祥,象征着权威,象征着帝王。龙神秘地隐藏在若干物种之中,古人对它津津乐道,比如说,龙有四种:天龙,代表着天的强大力量;神龙,能够兴云布雨;地龙,掌管着地上的水源;护藏龙,看守着天下的珍宝。另外一种比较著名的说法是,龙生九种,如驮碑的赑屃等。还有比较艺术化的说法,按颜色将龙分成苍龙、黑龙、黄龙(或金龙)、赤龙、紫龙、白龙等。唐僧的白龙马就是小白龙变成的。《西游记》中的龙王被吴承恩移入他的神话“5G网络”里,成为接受玉帝领导,却连蟠桃会也没资格参加的所谓“中下层神仙”。东海龙王还有资格向玉帝奏本,小河、小湾、井里的龙王就都是无名小卒了。
东海龙王被孙悟空抢走镇海之宝,得向玉帝打报告,他是带着表章到达天宫的,同时前来的还有带着主管冥府的地藏王菩萨的表章的秦广王。接下来,孙悟空是如何斗则生存闹冥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