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缝里蹦出来
曾有一段时期,学者分析古典小说人物时喜欢追究“阶级出身”,认为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其思想必定会打上阶级烙印。比如,宋江是“小吏”,他父亲宋太公算是地主阶级,这就影响到宋江“革命的不彻底性”,最后肯定会投降;阮氏三杰和李逵则是赤贫出身,这就造就了他们的坚定性,最终成为反对招安的中坚力量。宋江临终还把李逵当作“隐患”用毒酒除掉……
而这样的分析套到孙悟空身上,就不灵了。
孙悟空属于哪个阶级、哪个阶层?
什么阶级、什么阶层也不属于,人家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玉帝的最大麻烦来了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开头是一首诗: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西游释厄传》是《西游记》早期的传本之一。这首诗的意思是:宇宙混沌未分时处于无法认知的迷茫阶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出现后,对自然界才有了基本认识。无论人类还是自然界都向仁、向善。如果想弄清奇妙的自然造化之功,那就请看《西游记》!
接着,吴承恩用邵雍的理论说明宇宙的产生。邵雍(1012—1077),北宋大儒,易学家,“康节”是他的谥号。他在《皇极经世书》中提出“元会运世”理论: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为一运,三十运为一会,十二会为一元。邵雍的学说并不符合现代科学理论,但明代的吴承恩不可能知道什么宇宙大爆炸之类的自然科学理论,只能沿袭邵雍学说,来解释宇宙和人类的产生。
然后,吴承恩开始介绍孙悟空的“国籍”。他认为世界分为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按洲划分,很像现代地理学概念。吴承恩生活的年代是明代后期,早在永乐年间(1403—1424),也就是明成祖时,郑和已经完成下西洋的壮举,但中国人还是相信天圆地方,把世界分成四大洲:南赡部洲是中国所在的地方,西牛贺洲是如来所在的地方,东胜神洲大概是太平洋上一些岛屿区,北俱芦洲大概是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接着,小说描写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怪石奇峰,有瑶草奇花、青松翠柏、仙桃修竹、彩凤麒麟、寿鹿仙狐、灵禽玄鹤等。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玉帝听到神将回报石猴诞生,轻描淡写地说:“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玉帝想不到,他最大的麻烦就要来了。
石中生:六亲不管六根净
大家都明白一个简单道理:人都是父母所生,隶属一定阶级,即使是神话形象,如《西游记》中的神魔,也都有父系、母系,如来也不例外。可孙悟空却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石中生人”并不是吴承恩的发明创造,《淮南子》中就有夏启生于灵石的记录。大禹治水时,化为力大无比的大熊劳作,他怀有身孕的妻子看到丈夫变成了这个样子,十分羞惭,离开后变成一块巨石。巨石裂开,大禹的儿子便诞生了,历史上叫作夏启,他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的始祖。
吴承恩安排神通广大的“魔头”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意味深长。在君权、神权具有很大政治力量、宗教力量的封建社会,玉帝是三界万灵的主宰;阎罗王在阴司操生杀予夺大权;西方极乐世界中,如来佛法无边。孙悟空这个神通广大的叛逆者,敢于反抗一切统治力量,先后制服了龙王、阎罗王、玉帝,他的力量从何而来?他的根扎在哪里?这些问题连他的创造者吴承恩都无法解释。归于人间?显然不行。归于天庭、西方极乐世界,或者阴曹地府?这些地方都有固有的管辖者,都有一定的纪律,也不合适。那么,只能归于自然化育了。所以,孙悟空只能从石头缝里蹦出来。
李卓吾(其实是叶昼)在孙悟空向师父报告“我也无父母”处旁批:“着眼。无父母,就是自家做祖了。”“自家做祖”的说法颇有道理。孙悟空是古代小说中极端天才人物之“祖”,他的“后世儿孙”——其他神魔小说中的人物——没有一个可以超过他,看《封神演义》就知道了。
孕育孙悟空的那块石头,不是普通石头,也不是曹雪芹所写未能补天之石,更不是顽石。它是一块按照中国传统观念创造出来的灵石,完全符合中国古代若干约定俗成的法则:合周天之数、二十四气、九宫八卦,山川日月、精华灵秀都钟于它。其中暗含的哲理即为:孙悟空是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
因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不管和凡人相比,还是和神佛相比,都有特殊的先天优势:
“六亲”不需要认。
“六根”不需要管。
任何社会关系都不需要考虑。
他天生干干净净,澄澄清清,无拘无束。
灵根育孕源流出
“文学性”瀑布和美猴王
孙悟空是猴儿,这样安排非常合适、非常巧妙。猴是活泼好动、聪明伶俐的动物,日常生活中人们形容顽皮的孩子,通常都会说“皮得像猴儿一样”;形容聪明的人,则会说“精得像猴儿一样”。
那么,孙悟空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读者朋友千万不要相信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六小龄童扮演的“美猴王”孙悟空。孙悟空绝对没有那么体面,他身高不到四尺 ,也就是不到一米三;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石猴,像动物园里的普通猴子一样生存:食树果,饮涧泉,与狼虫虎豹为群。当时他还只是石猴,既不叫美猴王,也不叫孙悟空。吴承恩观察细致,活泼的小猴儿像顽童一样无忧无虑,嬉闹游戏。“抛弹子,邷么儿”,都是古代儿童常玩的游戏。抛弹子是男孩喜欢玩的弹玻璃球,邷么儿是女孩喜欢玩的“抓子儿”。《红楼梦》中也有丫鬟玩“抓子儿”的相关描述。小石猴爬树觅果、捉虱咬掐、理毛剔甲、推推擦擦、林中玩耍、水中嬉闹,完全是现实中小猴子的做派。《西游记》真是写得童趣盎然。
猴群有猴王是自然现象。自然界中,猴王位置是靠武力取得。《西游记》中,石猴做猴王却是靠勇气和智慧。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石猴已有猴王征兆,他有责任心,有领导欲。之后一道瀑布的出现给石猴带来了机遇。《西游记》中的花果山瀑布是一道“文学性”瀑布,一道与不朽文学形象孙悟空相辅相成的瀑布。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
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花果山的猴子都想知道瀑布后面有什么,就说:“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石猴便跳了进去,发现里面居然是一处世外桃源:无水无波,有一座铁板桥,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有虚窗静室、石座石床、石锅石灶、石盆石碗、修竹梅花,还有一个石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是奇妙,石猴不仅看懂了石碣上的汉字,还识得出是楷体!回到水帘洞外,石猴向众猴报告水帘洞的情况,居然还吟了一首有点儿像五言律诗的打油诗:
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
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简单的一首诗,把水帘洞的美景形容了出来。众猴于是兑现承诺,拥戴石猴为王。石猴又把“石”字隐去,自称“美猴王”。以“美”易“石”,一字之差,已显示出未来的孙悟空爱戴高帽、喜欢被恭维、好大喜功的性格。
孙悟空是从花果山出来的,那么,花果山到底在什么地方?2007年12月解放日报报业集团 举办第13届“文化讲坛”,周思源讲《水浒传》,沈伯俊讲《三国演义》,钱文忠讲《西游记》,我讲《红楼梦》。闲谈时钱文忠告诉我,连云港的人跟他联系,说连云港是孙悟空的故乡。当时我就乐了,说孙悟空是虚构的小说人物,而且是只猴儿,哪个地方能是他的故乡?2008年8月25日,星云大师在台湾佛光山主持我的《佛教和聊斋红楼》学术报告时,也谈到孙悟空的故乡。星云大师说:“据说吴承恩是连云港人,花果山就在江苏连云港。我在一年前到连云港去,还特地去看花果山。当然,我明知《西游记》中的花果山不是那个花果山,再说现实中也没有什么孙悟空、猪八戒,但是就像过去中国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是一个很美的故事,虽然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后,把这个神话故事揭穿了,不过我们心里面还是觉得,这个人间很多的思想、想象、故事是很美的。”
那么,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美猴王,到底来自何方?是国产猴,还是外来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