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总书记之问”
——张人亚的故事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时,看到了一本中国最早的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当他得知这是宁波一对父子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时候,连声说很珍贵。他问讲解员:“那你说的那个人呢?后来怎么样了?”今天我就从“总书记之问”讲起。
“那个人”是谁?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上海。在这危急关头,“那个人”冒着生命危险,将党的文件和书籍从上海秘密运回宁波老家,交给自己的父亲。他对父亲说:“阿爸,这些文件可比儿子的命还重要啊!”这位父亲将文件秘密藏在一个空的衣冠冢里,这一藏就是20多年。大家知道“那个人”他到底是谁吗?他就是1898年出生在宁波霞浦的张人亚。为了改变上海银楼工人的贫苦命运,他毫不畏惧巡捕手中的尖刀洋枪,成为发动金银业工人大罢工并领导他们取得全面胜利的第一人。为了筹措革命经费,他突破重重封锁,几经生死考验,辗转于沪皖赣等地,从未有过一刻停歇。张人亚的身上,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那个人”在哪?
大家知道“那个人”他现在在哪吗?他“回家”了。2018年5月15日,在宁波市委隆重纪念张人亚120周年诞辰的日子里,张人亚的铜像伫立在了北仑霞浦张人亚广场。
说到张人亚广场,有个不得不和大家说的故事。广场所占的土地本来是霞南老百姓自家的耕地,建广场,得征地,而征地一直以来都是村里最头疼的难题。因为土地对老百姓而言,是生存保障,是经济命脉,是无法割舍掉的根本!可没想到的是,原计划起码20多天才能完成的征地任务竟然在一天之内全部完成!
一位霞南的大姐曾骄傲地对我说:“张人亚是霞南的英雄,今天咱们欢迎英雄回家!”
在英雄精神的激励下,霞南村村民精气神越来越足,觉悟也越来越高,“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霞南村走在了最前列;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咱们宁波也踏上了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和“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的新征程!
“那个人”后来怎么样了?
讲到这儿,我猜啊,在座各位一定也和习近平总书记一样,很想知道“那个人”后来怎么样了。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那个人”奔赴瑞金,在苏区先后担任中央工农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央出版局局长等职务,为革命火种的传播作出了极大的努力。1932年12月23日,“那个人”因日夜操劳,积劳成疾病逝在检查工作的途中,时年仅34岁。
2005年,张氏后人在1933年瑞金中央苏区出版的《红色中华》报上找到了纪念张人亚的悼词,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张人亚是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为张人亚党章学堂的特聘讲解员,讲好每一个革命故事,传播正能量,让党的红色传奇走进每个听众的心里,用自己精心的讲解弘扬张人亚身上的红船精神,就是我要走的长征路!
“‘那个人’后来怎么样了?”今天就让我再次回答“总书记之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那个人”激励着每一个共产党员,不忘弘扬红船精神,把实干作为座右铭,努力书写更加精彩的浙江篇章,做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人!
宣讲感言
我是一名80后红色宣讲员。我想用两个词来谈谈我的宣讲感受。
第一个词是“用心”。把握宣讲稿的主题立意,斟酌宣讲稿的用词造句,甚至“深思熟虑”站位、手势及微表情。唯有心存敬畏,才能让我们的宣讲更有力量、更值得信任。
第二个词是“用情”。宣讲不是冰冷的背诵,也不需要各种“炫技”,它需要我们真正地走近革命先辈,先感动自己,再打动别人。每每讲到张人亚的故事,我会在心里与其对话,靠近他,不断感受他身上信仰的力量,然后用情去宣讲,这样才能收到感人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