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旧址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凤起路238号

开放时间:9:00—16:30,免费开放。每周一、周五闭馆(含法定节假日)。
团队接待联系电话:0571-85519500 13757141369

杭州高级中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展馆简介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旧址(杭州高级中学校史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场馆共三层楼,由“浙江最早的公立中学”“浙江新文化中心”“浙江规模最大的中学”“享誉全国的江南名校”“与时俱进的百年名校”等6个部分组成,另设“钱江校区杭高校史馆”“鲁迅纪念室”“张抗抗文学馆”等分馆。场馆反映了学校从养正书塾到杭州高级中学的沿革变迁,记述了在杭高这块土地上曾经的沧桑岁月,凸显了百年杭高“科学、民主、求真、创新”的办学精髓,从一定意义上浓缩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历史,成为展示杭城教育文化的一个窗口。



建馆背景
杭高之源,养正、浙师。虽历经改制嬗变,而薪火百年承传。蕴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之魂,扬科学、民主、求真、创新之风。数教界风云,或开公立现代中学先河,或为新文化运动中心;兴“一师风潮”而惊九州,誉“四大名中”而闻八方。又群贤毕至,桃李芬芳,星汉灿烂。凡名家大师、先驱志士、文化俊杰、科技英才,不胜枚举,所谓“人文蔚钱塘,多士跻跄趋一堂”。今辟此馆,列叙时人,录其所能,扬其精粹,后之览者,勉为秉承。

历史故事
一师风潮
“与时俱进”一词最早出现于清末蔡元培先生的论著《中国伦理学史》(1910年)中,其真正成为改革运动的口号则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任校长经亨颐实行“与时俱进”的办学方针,大胆试行职员专任、学生自治、改授国语和学科制四项改革。他所聘请的四位积极传播新文化的新派语文教员陈望道、刘大白、李次九、夏丏尊,号称“四大金刚”。在他们的倡导下,学生中掀起了阅读进步书刊和追求新思想的热潮,一师成为浙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1919年秋,在经亨颐的支持下,一师学生拒绝参加浙江“祭孔”大典。11月7日,在学生自办刊物《浙江新潮》第二期上刊出了一师学生施存统所写的《非孝》一文,文章主张在家庭中用平等的爱来代替不平等的孝道,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地方当局和省教育厅厅长责令开除施存统、解聘“四大金刚”,遭经亨颐拒绝。12月2日,《浙江新潮》被查禁。
1920年2月9日,教育厅利用寒假将经亨颐免职,是为“一师风潮”的导火线。学生骨干徐白民、宣中华闻讯,迅即联络师生提前返校,多次向省公署和教育厅请愿,并于3月15日发表宣言,要求当局收回成命。24日,教育厅下令学校休业,强迫学生离校,并派军警进驻学校。28日,杭州学联理事长宣中华发动杭城各校学生4000多人向省公署游行请愿,遭军警阻拦,叶天底等多名学生被打伤。当晚,杭州学联通电全国教育界、新闻界,同时呈文教育部、司法部,揭露地方当局暴行。29日凌晨,省公署又派出500余名军警包围一师,企图强行解散一师。一师师生不畏强暴,围坐操场上,与当局和军警展开不屈斗争。杭城各校学生闻讯赶到,冲破警戒线,与一师学生会合。在社会各界的同情和声援下,地方当局被迫下令撤围,收回解散一师的成命,并同意学生提出的“任免校长须得学生同意”的要求。4月17日,全校复课,一师风潮终以学生的胜利而告终。

一师风潮的胜利是一师进步师生发扬“五四”爱国、民主、科学精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改造社会之责任,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结果。许多进步师生经过这场洗礼,开始自觉地走上了革命道路,有的成为了中共党团组织的创建者和骨干。
景点链接

【司徒雷登故居】
司徒雷登故居坐落在杭州市天水桥耶稣堂弄1-3号,一幢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据说,这幢小楼是司徒雷登的父亲来杭传教时建造的。
司徒雷登故居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2001年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按原样进行了维修。目前故居仅开放一层的4个房间,布置成客厅、书房、卧室和餐厅4个生活场景。4个房间分别展示了司徒雷登早年在杭州的生平事迹、在北京创办燕京大学和他在华做大使期间的一些珍贵老照片等图文资料。
我要答题

12.【多选题】1920年8月,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杭州高级中学前身)的师生______与陈独秀等在上海正式组建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从而跻身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列。
A.陈望道
B.俞秀松
C.施存统
D.叶天底
13.【单选题】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源于养正书塾,是由________创办的。
A.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梁启超
B.清末杭州知府林启
C.教育家蔡元培
D.教育家经亨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