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发挥党的建设独特优势
先进政党的作用在于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良性影响。历史上,中国社会的走向呈现不确定性、反复性、曲折性,其深层原因之一是缺乏强大的并能承担有效领导的政治力量存在。新时期中国现代化事业之所以能加快发展,从宏观上看,关键在于党的领导作用发挥较好。可见,把党建设好意义重大。
增强组织力。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化的过程是组织、动员社会诸要素共同参与、融合、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效的组织力量是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对后发的工业化国家而言,要把分散的社会力量调动起来,要把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各种条件利用起来,要把诸要素综合起来,要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发挥起来,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强大组织力的“力量”存在。在中国,这个领导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因此,党的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显得特别重要。
增强稳定力。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稳定需要建构一个能凝聚各种政治主体的宏大结构,使各政治主体遵循统一的政治规范,以保持有序、稳定、协调的状态。政治结构必须蕴含向心力强的凝聚机制才不会出现离散倾向,政治整合能力和整合程度是国家政治力量强弱的重要特征。能否解决好党的自身和社会整合问题,关系到社会力量调动和发挥,关系到社会条件利用和综合,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通过党的建设,能够建立“核心性”的具有强力统摄性的政治结构,既能为日益发达的社会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又能驾驭频繁而复杂的社会变动,使整个社会保持稳定有序的发展态势。
增强整合力。政治整合能力和整合程度,决定和影响一个政党力量的强弱。政党的政治整合职能在于使社会成员认同某种基本价值观念和国家基本结构,在于找到共同利益,在于协调关系、缓解矛盾、消除隔阂,以期达到一致。实现社会整合,首先要整合政党自身,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自身整合的根本途径。政党内聚力来自认同,而政党内部认同必须外化为社会认同,这是政党实现目标的必备条件。如党的创新理论不仅武装了全党也教育了民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良好思想基础。
增强协调力。政党客观上存在于各种力量交织的关系中。政党能否处理好各种关系,是政党能力强弱的表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规定了党具有的协调资格,党的领导制度和体制也对党提出了协调的要求。协调是党这个领导主体为了更好实现领导目标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是党与各方力量相互配合、理顺关系、消除矛盾、达成统一、形成合力的过程。政党通过组织使政党能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组织体系,这就要求政党不断培养和输送精英,党的建设具有精英输入价值功能。
增强示范力。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其中,分布于各行各业的党员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都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互动的产物,而人的互动内容和形式差别也会导致形成不同的群体效应。社会化就是人的社会行为模塑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党的建设就是要实现政治社会化,就是要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积极影响,以产生广泛的示范性影响。
增强监督力。公共权力的清正廉洁是现代政治文明的要求。政党在获得政权之前和获得政权之后,影响和领导国家政治生活的内容和方式不同。对执政党来说,关键是怎样合理、有效地使用权力。党不仅仅是领导力量,也是监督力量。所以,执政党对权力的监督功能只能增强而不能削弱。党的建设就是要保证党执掌的国家权力性质不变,保证公共权力的清正廉洁。因此,党的建设是对公共权力监督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增强导向力。社会发展方向和目的至关重要,其实质涉及社会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社会发展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之所以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利益表达是现代政党的重要功能作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利益表达功能作用的最直接、最具体、最集中、最形象的表述。党的建设就是要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党的宗旨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