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教学要求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必须贯穿“原理”教学的始终,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要说广大青年学生,就是教师也不一定能完全领会这些教学原则。有的教师将马克思主义变成生硬的教条主义,将抽象的理论教学变成重复口号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恶、反感情绪;有的教师想方设法在教学中淡化政治性,但这其实是对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的片面理解,而且脱离了思政课教学的初衷;还有的教师一味迎合学生,注重用新奇搞怪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这种教学方式看似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实降低了思政课的严肃性。在“原理”教学中,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教学要求如下。
一、把握主线
政治性和学理性的辩证统一应该贯穿“原理”课始终。“原理”教育必须是政治性与学理性的高度统一,要摒弃那种只讲政治性不讲学理性,或只讲学理性不讲政治性的片面做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观点就是学理性和政治性的高度统一。
二、突出重点
除导论外,教材还包括另外七章内容。这七章内容的逻辑清晰、层层推进,各有侧重点,因此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学理性和政治性的时候,也要注重突出各章的重点。比如,讲解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和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时,就可以在突出学理性的同时体现政治性;在讲解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时开始突出学理性和政治性;讲解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和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时,就在突出政治性的同时突出学理性。
三、有理论深度
例如,教材在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发展性时,首先可以进行理论讲解,结合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趋势来讲,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趋势是从理论转向现实的。
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的中外哲学家都使用过实践的概念,并做过很多相关论述。例如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实践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对应,但这里的“实践”主要是指道德伦理行为。关于西方哲学史,教师则可以对自柏拉图以来的哲学家,特别是康德、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做一些简要论述,这对教师的学术功底是一个考验。总结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家熟悉的哲学家都没有科学地理解人类实践的真正本质,没有看到实践在人类认识和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意义。
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人类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一集中阐述科学实践观的重要文献中,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并鲜明地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四、联系现实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多摆事实、举例子。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接受得比较快,但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是对抽象的理论思考不大感兴趣,往往缺乏耐心,跟着感觉走,不喜欢枯燥的概念和理论。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多用事例进行分析,事实胜于雄辩。马克思指出,哲学家用不同的方式认识世界,重要的是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不管是辩证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教师都可以联系现实情况进行充分讲解说明。但是,现在“原理”课的教学有一个不好的倾向,教师照本宣科,授课不联系实际,讲解抽象、教条化,导致教学枯燥无味,学生觉得这门课的理论性的东西多,感觉头大,甚至产生反感抵触的情绪。其实马克思主义具有现实性,教师完全可以把课程上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紧密结合现实。历史唯物主义也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发展状况决定社会面貌和社会意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讲解理论知识,一定要多举例子,特别是多用历史中发生的事情作例子,并教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剖析历史,引导学生发现历史唯物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理,然后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现代资本主义,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展示,推导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师可以从多方面举例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学理性和政治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予以分析说明,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举例时,教师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他们关注的现实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注意结合当下国内外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举例分析:联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分析资本主义制度。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它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造成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在这场危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民生等方面都出现了各种问题。引发这次金融危机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中一个无法忽略的因素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中产阶层萎缩。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资本家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私人资本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无产阶级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剥削,从而导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凝固化”。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2015年发布的报告显示,经合组织国家最富有的10%的人与最贫穷的10%的人的收入比从20世纪80年代的7∶1上升到近年的9.6∶1。其中在美国,占美国总人口10%的最富有人群的税前收入占比从1981年的34.7%上升到了2007年的45.8%和2014年的47.0%。英国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63.4万名英国最富有的人拥有的资产是该国最贫穷的1300万人所拥有资产的20倍。英国最富有的10%的人口拥有该国总财富的54%,而占该国人口总数20%的底层贫困人群仅拥有该国总财富的0.8%。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滑向贫困线。贫富差距最终会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化,西方社会的“群体性事件”增多。2011年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不仅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而且由纽约迅速蔓延到美国各大主要城市,汇集了各个职业群体和年龄阶段的人。“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实质就是西方普通民众看不到希望,要抗争求变。2012年5月1日,在美国,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有超过100个城市同步举行了罢工活动。此外在近年,美国、英国、法国甚至个别北欧国家发生过多起震惊世界的严重暴力、枪击或大规模骚乱事件。例如2017年3月至6月,短短3个月内英国遭到3次恐怖袭击。2017年4月,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发生卡车冲撞人群的恐怖袭击事件。2017年10月1日,美国拉斯维加斯市曼德勒海湾酒店附近发生枪击事件,造成50多人丧生、500多人受伤。这类群体性和恶性事件是与淤积难解的社会问题相联系的。以上种种情况显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乱象,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根源,还是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分析提示: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却分别由追求最高限度利润和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资本主义越发展,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五、史论结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教师要结合历史中发生的事情来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学理性和政治性,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要善于讲历史故事,特别是讲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故事,做到史论结合。这样一方面能提升教学的生动性,另一方面能让讲授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并在思想品格上受到教育。例如,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中的各种革命运动来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才是社会改变的最根本原因。
举例分析:
联系法国大革命讲解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18世纪是法国经济由于通货膨胀而日益恶化的时代。通货膨胀使当时法国的社会购买力下降,18世纪80年代,地主因歉收而加租,进一步削弱农民的收入。法国国内最大的地主罗马天主教会教廷对谷物征收什一税。什一税表面上减轻了国王税项对民众的压力,实际上对每天都饿着肚子的穷人而言是一座大山。法国国内设置的关卡则限制了国内的经济活动,在间歇性作物歉收时成为运输障碍,造成食物价格疯涨。资料显示,贫困家庭在面包上的支出在1788年占家庭收入的一半,1789年则达到80%。此外,商品滞销,农民涌入城市造成高失业率等都使法国社会开始动荡不安。
在法国政府方面,由于路易十五时代的过度参战又未能打赢(特别是七年战争),导致法国国库空虚,参加美国独立战争也带来财政压力。当时法国国债总额高达20亿法郎。由于战争债务带来社会负担,加上君主体制下的军队无能,财政为给退役老兵提供社会服务所拖累。同时,贵族阶级尤其是住在凡尔赛的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的奢华生活大大加重了平民的经济负担。总之,老旧而效率低下的财政系统无法负担政府债务,而不合理的税收制度又让这一切雪上加霜。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还有1788年春的旱灾。1788年,法国还没有从发生在三年前的干旱中恢复过来,在那次干旱中,因饲料不足出现了大规模屠宰牲畜的情况,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为主要肥料的农田因肥力不足而被大量闲置。
另外在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出现许多手工工场,个别企业雇用数千名工人并拥有先进设备,金融资本雄厚。资产者已成为法国社会中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保留着旧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并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这些经济因素综合起来形成合力,最终导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资产阶级完成了推翻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革命。
分析提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封建制度的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须让位给另外一种新的制度。这个转变过程根据情况可快可慢,但绝不会因为个人的行为和情感而改变,因为这是由历史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有必然性。当然这种转变往往是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相比经济原因,其他原因是次要的。
六、体现整体性
“原理”课教材内容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学理性和政治性是辩证统一的。因此,教师要将学理性与政治性贯穿教学始终,不能只讲学理性,导致教学枯燥无味;不能只讲政治性,导致教学内容成为宣传说教的东西。学理性与政治性是相得益彰、相互补充的,不可偏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也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